王义芳:钢铁业的困境与突围[图]
产业面临转型发展新机遇 新闻纵深:困局之下,钢铁产能过剩的问题再次成为众矢之的,您认为国家产业调整的力度会更大吗? 王义芳:产业调整重组是大势所趋,也是国家产业政策既定的方向。我相信这种调整还会继续下去。 新闻纵深:因产业重组而生的河北钢铁集团,在重组至今取得的最大进步又体现在哪里? 王义芳:主要体现在全集团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显著提升。我可以给你一组数字,2007年到2011年,集团的年营业收入由1248亿元增长到2503亿元,总资产由1480亿元增长到3162亿元,铁矿石资源掌控量由8.82亿吨提高到50亿吨,连续四年跻身世界500强。应该说我们的企业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都在持续增强。 新闻纵深:我们注意到,河北钢铁在“走出去”方面已经就矿产资源进行了布局,包括从加拿大到南非,这种布局是基于什么考虑? 王义芳:之所以实施资源战略全球布局,主要原因有这么几个。第一是进口铁矿石价格居高不下,吞噬了钢铁企业本就微薄的利润。2010年和2011年,国际三大矿业公司年利润相当于我国钢铁全行业利润的近4倍。现在钢铁主业陷入全面亏损,利润更是没法比。第二是我国对外铁矿石依赖度太高,导致铁矿石价格谈判长期受制于人。 新闻纵深:这种局面为何一直难以改观? 王义芳:还是供需矛盾的问题。一方面,我国粗钢产量达到7亿多吨,国内铁矿石难以支撑这么大的产能规模,咱们对进口铁矿石依存度高达60%。另一方面,由于国际铁矿石市场的高度垄断和资本的逐利性,在这个情况下,想谈出一个我们比较理想的使钢铁企业和矿贸企业共赢的价格是绝对不可能的。 新闻纵深:如何在这种格局下去争取话语权呢? 王义芳:决定钢铁产品价格的因素是生产成本,决定生产成本的关键因素是铁矿石采购成本。铁矿石的采购成本无法保障时,钢铁产品的价格也无法保障。在当前进口铁矿石属卖方市场的条件下,必须加快掌控海量资源,减少对进口铁矿石的依赖,我们的话语权、定价权才会水到渠成,企业效益才有可能实现最大化。 新闻纵深:十八大就产业转型和科学发展做出了战略指引,您预判钢铁产业将面临着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王义芳: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一系列战略性的规划要求,也为钢铁企业战胜当前危机,实现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在宏观政策层面,国有经济的重要地位没有改变,实体经济的基础性作用更加明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更加清晰。今后,国家将会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加快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增长点,促进投资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 尤其是随着有序推进城镇化和农业人口市民化,必将会刺激房地产需求,促进汽车、电器等家用品的消费,从而带动钢材消费。只要内需不断扩大,只要投资还有一定的增长,钢铁市场就会保持较高的刚性需求,起码近几年内,一年六七亿吨钢是有市场的。 新闻纵深:这个市场怎么能把控住呢? 王义芳:只要我们把集团内部的工作做细、做实、做好,把集团自身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把劣势降到尽可能低的程度,集团一年4500万吨钢材不愁没有销路、不愁没有效益。我们有这个信心。 新闻纵深:面对日前持续的雾霾天气,您认为城市型钢铁企业发展是否还有出路? 王义芳:造成这个雾霾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汽车尾气、城市建设、地形构造等等,但是大量消耗能源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主要原因。 城市型钢铁企业,本身除了具备钢铁产品制造功能外,还兼具能源转换和消纳社会废弃物两大功能。比如说利用工业余热为城市居民供应冬季采暖,提供城市居民生活管道用煤气,在生产过程中处理和消纳一些社会废弃物和废水,最终成为社会工业生态链的重要一环。 长远看,城市型钢厂通过实施清洁生产、绿色发展,不仅可以做到少污染甚至零污染,还可以造福城市、造福居民。前途还是光明的,但是首先钢铁企业自身要树立“绿色钢铁”的发展理念。 新闻纵深:但要让城市型钢厂达到这种境界有多大可能呢? 王义芳: 就说我们河北钢铁集团,先后投资60多亿元实施了上百项重点节能减排工程,我们唐钢公司被业界誉为“世界最清洁的钢厂”,被国家工信部解读《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时确定为城市型钢厂转型发展的学习标竿。所以说,只要坚定绿色发展的信心,就一定能实现。 |
关键词:钢铁业,王义芳,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