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民俗活动:传统傩戏庆祝新春
呐喊声四起、锣鼓点一阵紧似一阵,“黄鬼”在村巷里奔跑躲藏,终于被众人缉拿推向“斩鬼台”,男女老少欢呼雀跃……2月23日,农历正月十四,武安市冶陶镇固义村最隆重、最盛大的传统民俗活动———傩戏《捉黄鬼》上演。 据传,武安傩戏最早出现在夏商时期,距今已有3000年历史。最初以面具戏为主,逐步发展为傩戏、赛戏、队戏等十余种形式,且分布较广,武安全市各乡村几乎都有。近年来,该市冶陶镇固义村演出的傩戏《捉黄鬼》,以其恢宏的气势,神秘的色彩,丰富的内容,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改变了以往“长江以北无傩戏”的断言。 当晚,记者在固义村看到一派热闹景象,处处张灯结彩、人人穿梭雀跃,用篆字、异体字等书写的“振兴傩戏”、“弘扬民俗文化”的条幅在风中猎猎作响。农历正月十五凌晨1时,化妆开始,勾勒脸谱、勒紧额子、插上雉鸡翎、从熊熊燃烧的火盆上一跃而过,翻身上马,在众人呼喝声中,全副武装的“探马”随叮当马铃声远去;嘈杂的脚步声响,装扮完备的“大鬼”、“二鬼”和“跳鬼”,身着单衣,稳稳迈步、挺胸、甩头、配合着刚劲的舞姿,在众多手持柳棒的更夫的簇拥下,高声呐喊着,串遍全村的大街小巷,捉拿“黄鬼”,在奔跑中一个个大汗淋漓……“黄鬼”终于被擒,活动进入高潮。 据介绍,傩戏活动一般持续三天,固义村家家户户齐出动,直接参加演出的就有1000多人。傩戏内容以《捉黄鬼》为主,配合队戏、赛戏、脸戏、花车、旱船、龙灯、狮子舞、武术、霸王鞭、秧歌等民间艺术表演形式,主要情节有迎神、祭祀虫蝻王和冰雨龙王、送神等。《捉黄鬼》是武安傩戏的主要演出内容,其角色有阎罗王、判官、大鬼、二鬼、跳鬼和被捉拿的对象黄鬼。黄鬼既象征洪涝、虫害、疫病等自然灾害,又代表人间一切邪恶现象和势力。通过对黄鬼的捉拿和极刑处置,表现了全体村民战胜自然灾害,确保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平安、世道安宁的美好愿望。 武安傩戏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李增旺说:“全村人上演一出抓‘黄鬼’的戏,是表达对‘黄鬼’的严惩,同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社会安宁。” |
关键词:傩戏,武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