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渤海潮评

究竟是谁动了给贫困生的救助?

http://www.hebei.com.cn 2013-03-11 16:12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深圳一个家庭自1993年始,资助1名井冈山贫困小学生,直到他初三毕业。后来孩子到广东打工,见面聊天时,孩子说“谢谢阿姨每学期提供的40元生活费”,捐助人顿感惊讶,寄给孩子的至少是10倍!而且写给孩子的信也从未被收到。(深圳电视台)

  城里孩子与山区孩子“一帮一”、结对互助,或是由有意愿的家庭定期对贫困生进行捐助,很多地方都在做,既是保证家庭贫困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基本学业甚至是更高学业的一种慈善之举,更在全社会倡导了一种慷慨助人的良好风气。很多贫困学生由此获益,得到了上学的机会,进而改变了自己的人生。但就是这样的有益之举,却在有些地方的实施中变了味,甚至成为某些个人和单位的牟利工具。据报道记者表示,经初步调查,捐款缩水十倍的事实为真,但是问题到底出在哪个环节,还有待进一步调查。究竟谁动了孩子的救助款,目前虽然尚不可知,但是捐助款被是被缩水10倍的事实却清楚地折射出了慈善事业的乱象。

  一对一的救助,相对于普通的捐款来说,捐赠人与被捐助人有更多的接触机会,捐赠意愿也更为明确,但即便这样,还是出现了捐款被缩水的问题,甚至连写给孩子的信也从未被收到。这一事件中,被剥夺的不仅仅是捐款,还有对于一个贫困孩子来说,本该享受到的来自社会的关注、温暖和亲情。善心被如此对待,难怪捐助者表示今后要多参与“亲力亲为”的项目。

  孩子的捐助款去向如何,相信最终总会水落石出,在尽快查清问题所在,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给捐助双方一个交代的同时,活动的主办方更该反思。在启动仪式结束、相关捐助款到帐后,如何保证捐助款的发放到位、专款专用,如何保证捐助双方能够达成良好互动、长期坚持,如何使捐助活动本身不仅仅停留在物质资助而能真正起到帮助受助者改变生活状态的作用,相关部门做得显然不够。

  慈善事业一种有益于社会与人群的社会公益事业,要把好事办好,起到传达爱心、倡导博爱的作用,需要的绝不仅仅只是一次活动、一个仪式,更需要相关部门和组织者的持续坚持和细致工作,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善心被缩水的问题,真正发挥慈善的应有意义。

关键词:贫困生,救助款,捐款,缩水,深圳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杨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