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做好城镇化新课题 打好环境治理持久战
精细化管理做好城镇化新课题 ———打好环境治理持久战(中)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大气污染物监测浓度值发布以来,一个现象值得注意:石家庄市8个国控空气质量监测点中,封龙山监测点在大多数时间,空气质量比位于市区内的其他7个要好。如3月3日,市内7个监测点空气质量指数最低为256,封龙山监测点为137;3月7日,市内7个监测点指数最低为250,封龙山为141…… 一方面,PM2.5在自然界中不会沉降,一般其分布范围为一百到几百平方公里;另一方面,封龙山距石家庄市区仅十几公里,但是空气质量却好许多。这不禁让人深思,在气象条件近似情况下,城市如何加强管理,提升对污染的防治和自我净化能力? “城市管理,需要突出‘精细’二字,尤其是在城镇化加速推进过程中,强化精细管理是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的有效途径。”采访中,一些专家表示。 树立大环境理念,以环境承载力为依托,优化生产力布局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更多人进入城市,一旦超过区域环境承载力,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城市环境问题。”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郭斌说。 来自省统计局的数字显示,2011年,全省城镇化率为45.6%,全省11个设区市中,唐山、石家庄城镇化率超过了50%,城镇化率最低的衡水市为40.33%。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唐山市区人口超过300万,石家庄市区人口近300万,邯郸、保定、张家口和秦皇岛在100万-200万之间。 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汇集于城市,支撑着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同时,这种聚集也带来了城市的各种弊病。2011年,我省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汽车23.3辆,同比增长87.2%。机动车迅速增加,引发尾气排放严重、道路拥堵;人口聚集使烟尘、建筑扬尘增多,城市环境恶化。 一方面是经济发展中不断增加的城市人口,另一方面是有限的环境资源,在城市环境问题凸显和频发的现实下,如何才能更好地确保城镇化质量? “这就要树立大环境理念,各区域之间协同作战,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底线,以环境承载力为依托,优化生产力布局。”郭斌认为,城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经过程,也是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加速进程中,关键要强化“新型”,新型城镇化不只是物质经济的现代化,还需要生活空间宜居舒适。 “必须通过立法避免城市各项功能过于集中。”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认为一个省或市的各项功能应该分散到不同区域。 “各地应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城市发展模式,避免盲目跟风,急功近利。”持相似观点的专家也认为,加强跨区域规划协调,大城市的发展和周边城市采取分工合作方式,可以较好地实现区域内的资源整合和产业合理布局,从而构建起多中心的城市群布局,促进大城市及以此为核心的城市体系协调发展。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合理控制特大城市和大城市规模。我省今年也提出,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推动城镇化发展由速度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 “我省应从更高层面出台相关规划,以保障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落到实处。”省民革一位负责人建议,我省城市空间布局由单个城市发展向城市群发展转变,要发挥邻近首都优势,构建环首都城镇群;发挥沿海港口优势,构建沿海城镇发展带;依托省会,构建冀中南城镇群。有重点地发展基础条件好、产业发展潜力大、区位优势明显的城市,建设一批新兴区域中心城市。 大城市应优化中心城区与周边各组团功能定位 今年,石家庄市将新增600辆新能源公交车,启动栾城等5个公交枢纽站建设;到2015年,市区周边20公里范围内城乡客运线路全部实现公交化,四县(市)公交线网全覆盖。“未来大城市发展应该采取多中心组团方式,在这之间打造绿地和休憩的空间,这也是发达国家提倡的理念。”郭斌介绍,多核心模式的布局要注意组团内部就业、教育、医疗资源等配置完善,这样城市的生态环境会改善,交通拥堵状况也会缓解。“单中心,摊大饼”的城市发展方式,导致的后果是早晨人流往中间走,晚上往外涌,交通拥堵,并因此产生热岛效应;而多中心组团式发展,是在城市之外构建多个中心,与单中心形成互补,相关问题也能解决。 应对城镇化加速发展,石家庄市已经建立了四个组团县(市),但问题仍然存在。“对于石家庄来说,生产力布局始终是一个大问题,不可否认,石家庄市实施‘退二进三’十多年来,一些重污染企业搬离了市区,但还不彻底,个别企业的重污染车间仍在市区,如石钢的烧结机还没有搬迁。”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所长钱金平介绍,部分已经搬迁的企业,尽管已经退到二环外,但距石家庄市区仍比较近,还有一些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的企业位于石家庄市区上风向,都对市区空气质量影响很大。 郭斌介绍,在我国北方地区,污染企业位于市区的现象并不少,企业搬迁必须与升级改造相结合,才不会对迁入地造成新的污染。 着眼城市发展,我省一些设区市已经提出搬迁市内重污染企业、形成组团式发展的格局——— 廊坊市提出,推进主城区、固安、永清、廊坊新兴产业示范区同城化建设管理;今年推动青岛啤酒(廊坊)等一批重点企业外迁。 唐山市提出,将搬迁市内污染较重的8家企业。 邯郸市将推进东部新区建设,加快发展“四大新区”、“六大新城”;今年415家小石料厂、小白灰厂、煤场、渣场全部取缔、关停或整合到位。 对于组团式发展,专家提示,要科学规划工业区、居民区、生活服务区,做到相互配套,尽量减少通勤量,防止单一工业区成为没有人气的“死城”。 提升自我净化能力,建设“会呼吸的城市” 一场大风过后,我省各地总会迎来蓝天白云、阳光明媚的一天。 “污染源决定了城市污染物的总量,气象条件决定了其输送扩散及水平稀释的能力。”国家气象中心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泽椿说。 在解释自然条件原因时,一些专家也提出,石家庄市建筑密度过大,全年平均风速过低,是造成污染物难以扩散的重要原因。“目前石家庄市全年平均风速仅有1.6米/秒,基本上处于静稳状态,而我省平原区年平均风速约为3米/秒,沿海地区为3.5米/秒。”钱金平说。 提升城市的自我净化能力,建设“会呼吸的城市”,植树是一个有效手段。 据测算,一公顷森林每年可吸尘330吨到900吨,一公顷草坪年吸尘68吨,树木在消耗二氧化碳、释放氧气、防噪音等方面也明显优于草坪。“努力把石家庄打造成一座森林城市。”钱金平对石家庄市委书记孙瑞彬提出的这个目标非常认同。 2001年向市政府提出防治石家庄市大气污染的十大措施后,十多年来,钱金平一直密切关注着这个城市的点滴变化。“十项措施有的进展迅速,如为抑制扬尘污染,位于石家庄西部上风向的小水泥厂等被取缔,或者被整合;但是有的措施还需要加大力度,比如绿化。”他表示,由于很多地方绿化不到位,裸露的地表极易引起扬尘。 “优化大气环境,要大力提倡种树、增加城市绿量。”郭斌也持同样的观点。 树木是天然的吸尘器,然而,在城市改造过程中,锯掉高大的树木,代之以草坪的现象并不鲜见。 根据遥感测试结果,我省11个设区市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均达12.4平方米,而中心城区只有5.7平方米。“许多城市把增加绿量的重点放在城郊,甚至以牺牲中心城区公园绿地为代价追求一时的发展。”省九三学社有关负责人介绍。“老城区空间小,种一撮草不好看,但是可以种一棵树,需水量小,管理费用也低。”郭斌说。 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城市周边的绿化也非常重要。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均位于太行山东侧,相似的地理条件,使这四个城市同属于我省大气污染较重城市。近年来,我省太行山绿化面积不断扩大,存在的问题是绿化很不平衡,丘陵区绿化薄弱,甚至在一些山岗上一棵树也难找到。 省民革一位负责人建议,太行山丘陵区紧靠人口密度较大的市区和县区,是城市的后花园,与太行山有关联的市、县(市、区)及各相关部门,应对太行山的绿化情况进行全面实地调查,制定计划,力争每年都有绿化成效。 实现地绿山青,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15年完成造林126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1%,其中六大重点之一就是太行山保土蓄水构建绿色生态屏障,将在石家庄、保定、邢台、邯郸的28个山区县(市、区)实施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和飞播造林,到2015年完成造林260万亩。(记者段丽茜) |
关键词:城镇化,环境治理,持久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