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曝光台

城市边缘的“垃圾村”10年拆迁3次垃圾村该去哪?

http://www.hebei.com.cn 2013-04-22 11:11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如果不是16日的那场大火,几乎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个城市边缘的“垃圾村”。虽然名字不太好听,但这里的“村民”们每天都处理着大量垃圾,是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日,石家庄市黄河大道与京珠高速交口附近的“垃圾村”大火已经过去3天,受灾的“村民”有的只剩下了几十元的财产,但他们更担心的是,自己的家是否因为这次大火将再次面临整改的命运……

  在这个“村”住的百余人,负担着裕华区、长安区、高新区多数小区、饭店和超市的生活垃圾清理

  一场突如其来的雨雪,让“村”里的环境更加恶劣

  火灾后的担忧

  一家4口在老乡家打地铺

  16日6时20分许,石市黄河大道与京珠高速交口附近的一“垃圾村”突发大火,7家住户的家当几乎全部烧光。事发第二天,记者回访起火“垃圾村”,发现大火虽已扑灭,但它造成的影响却不只损失了财物那么简单……

  一大早,火灾殃及者就再次聚集到了火灾废墟前,望着眼前的废墟,他们也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

  一件蓝色棉袄、一条深色裤子、一双破旧的旅游鞋、不足百元的现金,这是垃圾村大火殃及者老刘所剩的全部“家当”。“这身衣服还是捡来的呢,啥都没了。”老刘说,幸好有老乡的“收留”,他们一家4口才在老乡家分拣生活垃圾的屋子里打地铺,晚饭也是蹭老乡家的。

  老刘告诉记者,目前由于正在调查起火原因,废墟不让他们进入,“我的一辆摩托车和电动车都烧毁了,如果让进了,我得赶紧翻出来卖了去。”老刘说,自己身上只剩下70元钱了,能卖点儿就卖点儿。

  “我们会不会被迁走?”

  看到记者再次来到现场,“村民”们纷纷围了上来:“我们会不会被赶走,不让在这儿住了?”这几乎成了所有“村民”最关注的事。

  “早就听说这片区域今年中旬就将改造了,这场大火会不会加速改造计划啊?”老刘说,为了不让大家担心,他这个“小道消息”几乎没与他人提起过。

  这个“小道消息”,在“垃圾村”所属白佛居委会办公室主任刘凤山那里得到了证实。“今年要对‘垃圾村’所在区域进行征地改造,征地面积大约为500亩,恰好涵盖了‘垃圾村’,时间大约在6月份。”刘凤山告诉记者。

  “不管改造不改造,这里肯定是住不了了,难道还要再次搬迁啊?要搬只能搬到更远的地方了,这活儿也就不好干了。”老刘话语间流露出一丝担心。

  垃圾村的故事

  他们处理着三个区的垃圾

  十多年前,重庆开县人老刘经亲戚介绍来到了石家庄,干起了垃圾工,这一干就再也没放下。“垃圾村里这些垃圾工不是亲戚就是老家的邻居,相互之间都认识。”老刘说,他们来石后渐渐聚集到一起,形成了现在的“垃圾村”。

  据了解,这个“垃圾村”里的百余“村民”大都来自四川、重庆。“现在石家庄市区里收拾生活垃圾的人,不能说绝对,但大部分应该都是从南方过来的。”老刘说。

  目前,石市裕华区、长安区、高新区的大多数小区、饭店和超市的日常生活垃圾,都是在这座“垃圾村”居住的人清理的,“我和妻子一共负责3个小区和1个超市,这都是亲戚介绍的。”老刘说,如果没有合适的小区,他们还会通过保洁公司来自找小区清理垃圾。

  10年3迁离城市越来越远

  “垃圾村”的“村民”们对“改造”“搬迁”这些词语都极为敏感,因为他们大多有过在城市里“被驱赶”的经历。

  “具体哪年我已经不记得了,大约在(一九)九几年,就在石家庄原来的谈固村里租了人家的平房干活儿。”老刘说,那时还能有一个砖房用来睡觉,院子就是收拾生活垃圾的主要场所。

  后来因石家庄城中村改造,房东一句“这儿要改造了,你们不能住了”,老刘一家便不得不另谋住所。当时与老刘住在同一个地方的同行还有好几个,他们也都不得不搬向别处。

  “我们是租房户,有啥办法,搬呗。”就这样,老刘他们从二环以内搬到了二环边上的二十里铺村。

  可仅仅几年,二十里铺村也开始改造,老刘一家和同行们便再次“迁徙”,这次他们“定居”在了这片二环以外的垃圾村,并与亲戚和老邻居住在了一起。

  10年3迁,离城市的距离越来越远,工作成本也越来越高,“离市区越远,用的油就越多,这活儿干得越来越不合算了,如果再往三环边儿上搬,这活儿简直没法干了。”

  现实的无奈

  谁能给他们一个安全的家?

  迁徙不断,变的是生活的地理位置,不变的则是从一个垃圾村“被驱赶”后,“集体搬迁”到另一座垃圾村。

  记者在火灾废墟附近看到,村民家中的电线仍没有整理的迹象,易燃物品依然随意丢弃在房前的空地上,而一墙之隔的废墟上还冒着烟。

  面对种种安全隐患,其实这些村民心里都十分清楚。“我们居住的地方有隐患大家都心知肚明,可就这么简单搭建的房子冬天一冷怎么办?不就得烧柴取暖吗?”老刘说,“我们也想住到高楼里,但我们的工作不适合,总不能把垃圾堆到小区楼下去吧。”

  老刘的经历是垃圾村百余人经历的一个缩影,也是一个难解的“怪圈”:他们是这座城市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又却因种种原因被迫数度迁徙。

  谁能给他们一个安全的家?他们的路该怎么走下去?本报将继续关注。

  -文/记者耿硕

  -摄/记者贺志泉

 

关键词:垃圾村,城市边缘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河北青年报
责任编辑:杨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