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为一名罕见的颅骨肿瘤患者实施颅骨替换术
医生正在紧张地进行手术。 切除四分之三颅骨,换上钛合金脑壳。4月18日,在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病房内,52岁的“铜头铁骨”李秋各静静地坐在病床上。他摸摸脑袋,如释重负地说:“现在我的眼睛和头都不疼了,40多年的肿瘤终于没了。” 4月10日,历时13个小时,这名罕见的颅骨肿瘤患者成功接受巨大颅骨肿物切除和颅骨修补术。主刀医生、神经外科主任樊丰势坦言,如此大面积更换人工颅骨的手术非常少见,风险和难度极大。 手术后经过病理诊断,这名患者被确诊为骨纤维异常增殖伴骨纤维瘤改变,其病情在国内外临床上非常罕见。记者发稿前从医院了解到,李秋各已于5月3日出院,目前意识清晰,头部和眼球胀痛等症状消失,身体各项指标正常。 1 四分之三颅骨被替换,两块钛合金板软硬结合解决塑形难题 4月10日,21时左右,医生进行头皮修复缝 合,将钛合金人工颅骨紧紧包裹起来。经过整整13个小时连续手术,完成四分之三颅骨替换的李秋各被平安地推出了手术室。“虽然脑部颅骨缺损修复手术在技术上已经比较成熟了,但如此大面积更换人工颅骨的手术还真不多见。”主刀医生、神经外科主任樊丰势说。 替换颅骨的钛合金材料通常用于飞机制造。“镂空网眼设计,既轻,又不容易生锈。”樊丰势介绍,手术是要把事先精密测量、塑形的钛合金网板固定在患者缺损处周围的颅骨上。 手术的最初设想,是准备做一个整体的钛合金颅骨。但医疗专家组在仔细分析CT片后认为,由于各个部位的硬度要求不同,一体化设计或许不能与原有颅骨完全吻合,因此改为分体式修复方案。“前额部和眶部因为会影响器官功能以及人的容貌,所以要求尽可能美观。”樊丰势指着电脑中的钛合金颅骨照片告诉记者,但这部分结构变化较多,眶腔、鼻根、颧骨等部位都需要精细塑形,对钛合金板柔韧度有较高要求。“而后枕部和颞顶部塑形简单,仅需要保证在仰卧、侧卧时人工颅骨不变形,并具有抗冲击力,因此需要有高硬度。” 在实际手术过程中,医生发现,由于肿瘤挤压,眶部和前额部已经严重变形,手术切除后与预想切除部分并不完全一致,钛合金颅骨放上去与剩余颅骨不能吻合。樊丰势表示,这时软硬度结合的钛合金发挥了作用,经过细致修补,医务人员最终将前半个人工颅骨和后半个人工颅骨与患者剩余颅骨完美吻合。 然而,新的困难再次出现。由于国内外没有先例可资借鉴,之前并没考虑到经过肿瘤长期内外挤压,颅骨内部的脑子向一侧偏斜,并且不在通常的正位,而钛合金颅骨塑形时并没将这一因素考虑进去。 樊丰势说,这一问题为钛合金颅骨安装带来风险———如果按照原来预想的正位塑形进行安装,脑子和钛合金颅骨间会产生很大的间隙,容易形成外科忌讳的“死腔”,形成顽固性术野积液积血、细菌感染,甚至导致脑子化脓感染、手术彻底失败等后果。而如果按照新的形状修复钛合金颅骨,又会形成明显头颅畸形,影响美观。“最终,为了保证外观美观,我们维持了钛合金颅骨原来的塑形。”樊丰势说,为防止死腔形成,尽量磨薄颅骨,减少间隙,同时利用自体脂肪添加可吸收性胶原蛋白海绵进行填塞,使间隙更小。如此,解除肿瘤压迫后,脑子会在纤维组织牵拉下逐渐复位。 经过对剩余颅骨和钛合金颅骨重新塑形,铆上14颗钛钉,金属颅骨被牢牢固定。 |
关键词:肿瘤,手术,河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