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幢宝刹交映雍容大度中华文明
一座石刻道德经幢,历经千年风雨,虽有风化磨损,但依然矗立在邢台市区。也许,正是这样的古迹才能为这个城市平添几分历史感与文化韵味,同时也见证着开元盛世的恢弘气度。 矗立在喧嚣中的古经幢 5月21日,邢台,天气有些炎热。上午9时,已有市民到清风园里乘凉、下棋。人群喧嚣中,一旁默默矗立的道德经幢引人瞩目,高大壮伟,周边被铁栏围住。经幢旁边,竖着两块石碑,一块写着“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另一块写着“道德经幢”。 “‘幢’古时候就是指刻着佛号或经咒的石柱,一般道家和佛家常用。”邢台市文物管理处文博馆员张国勇说,道德经幢高6.89米,由顶、身、座三部分组成,“幢身由3块碑石组成,中间那块碑石曾被破坏掉,眼前的是后来补上的。最上面的碑石和最下面的碑石上刻有经文和注解,是最原始的碑石。” 仔细一看,中间的碑石确实显新。幢为八面棱体,一至七面,阴刻楷书《道德经》及唐玄宗对《道德经》的逐句注释。第一面开头阳刻篆额“大唐开元圣文神武皇帝注道德经一部”十六个大字。 第八面上部,刻有“大唐开元二十七年,岁在单阏月中南吕五日乙丑,皇五从弟中散大夫使持节邢州诸军事守邢州刺史上柱国质建”字样。“这明确说明了经幢的建造时间和建造者。”张国勇说。 据载,第八面的中部,为大宋端拱元年(公元988年)邢州军事柱国何缵撰文、卢华书撰、李思顺镌刻的“重修邢州龙兴观道德经台记”。 第八面的下部,为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十月师段圻观所写之《记》并1939年时任民国政府邢台县县长的苗作新为募资修台建亭事所写之《记》。 “幢座是莲花座,非常漂亮。”张国勇说,为了保护经幢,特意在其周围竖立了铁围栏。 在邢台,提起道德经幢,谁都会想到它不远处的清风楼。这一前一后两处古迹,让邢台城弥散着历史文化的气息。据府志记载,清风楼始建自唐、宋,后因战乱遭毁,于明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重建。 邢台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刘顺超介绍说,“由于史书没有明确记载,不知清风楼具体是建立在什么时期,但是足以说明当时政治开明的盛况。”而老子也在《道德经》第六十一章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将慈爱、节俭、处下居后当做“人生三宝”,这是老子为人处世、无为而治思想的最高智慧。 千年古幢彰显唐朝治国方略 唐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唐玄宗李隆基亲注《道德经》。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玄宗用道门威仪司马秀言,令天下诸州皆于一大观内立石刊刻。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八月五日,邢州刺史李质遂于邢州龙兴观(现眼科医院附近)内,立此经幢。后龙兴观被拆,便在原址基础上对道德经幢进行了保护,并于1982年7月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上个世纪90年代,道德经幢迁至清风园内。“迁至此,也为游园增添了一处人文景观,让大家对过去的历史有所了解。”张国勇说。 老子的《道德经》版本众多,有130多种。邢台石刻道德经幢是校译老子《道德经》年代最早的重要实物资料,是中国保存较好、年代较早的石刻道德经幢。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是中国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所著五千言《道德经》一直被道教尊为经典。老子思想倡导无我、守柔、居下、退后、清虚,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反对无止境的物欲追求,讲求思想境界的提升,主张“无为而治”。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始祖,其学说为庄周发展。由于唐朝皇室也姓李,便尊老子为其始祖,以此神化李姓皇族,并借助老子的思想治国安民。 从道家到佛家的思想兼容 如果说道德经幢是道家学说的产物,那么在邢台市内的开元寺却是佛家学说的重地。 “李隆基时期,既重视道教又重视佛教,充分说明了中华文化的多元化。”刘顺超说,开元寺之名,源于唐开元二十六年,唐玄宗命在全国各地曾经发生过重大战争的地方建筑大寺庙一座,以开元命名,以超度在战争中罹难战士的亡灵。邢台开元寺正是在这个时期肇建,香火盛况一时为北方之最。五代后梁时,有高僧曾在此译经。 到了元代,世祖忽必烈曾数次临幸开元寺,并下诏改名为“大开元寺”,御赐“大开元寺”匾额,立为皇家寺院。明代曾加修缮。邢台开元寺自建成后为历代名刹,堪称北方佛教中心。据史料记载,自唐、宋、元和明初,该寺有僧数千,良田数顷,往来游僧、佛徒不可胜数。每当清晨和日暮时,寺内香烟缭绕,僧人诵经,撞钟之声远闻于十里之外。 “大刹开元自昔称,琳宫绀宇尚层层。此时象教终难问,旧日浮图不可登。终阁云深龙护寺,香台地古佛留僧。嬉春寺远人成市,柏子庭前鼠咬藤。”明代诗人李京的《古刹春游》对开元寺之景做了生动的描述。 开元寺,坐北朝南。走进开元寺,恢弘庄严的氛围让人肃然起敬。“开元古寺基本保持了明代佛教寺院的建筑布局。”开元寺文物管理所办公室工作人员葛燕超介绍说,现开元寺南北长400米,东西宽62米,自北向南依次为弥勒佛殿、毗卢殿、释迦牟尼殿、大雄宝殿及东西配殿耳房。“寺内还保存有铸于金大定甲辰岁(公元1184年)的大铁钟、晚唐十六面残经幢。” 葛燕超说,唐玄宗时期,由于皇家同时推崇道家和佛家思想,因此民间信仰也是道教和佛教并举,开元寺香火十分旺盛。 开元盛世传千年文明 李唐一朝,“内用黄老,外示儒术”成为国家政治基石。据《资治通鉴》记载,在唐朝的几代皇帝中,唐玄宗李隆基尤崇道教。开元二十一年,亲自对道德经予以注释,颁布全国,命各州县镌刻,供人诵读;开元二十五年正月,又在朝中“首置玄学博士”,每年都像科举中的明经科一样考试,推崇以老子《道德经》为宗首的道家学说。使以老子思想为治国纲领的政策得以顺利推行,夯实了大唐盛世的道德文明基础。 “道德经幢全为石料所制,全国各州都要建造。当时没有高科技的技术,全凭人工,需要国家具备相当的国力和财力。其实,从侧面也反映出了当时国力的强盛和天下稳定的局面。”刘顺超分析说,要建造道德经幢,必须从山里采集石料,把表皮碎石去掉后才能作为原始石料。“传说经幢文字是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所书,但是无从考证。”“从道德经幢到开元寺再到清风楼,这些均可表明唐朝经济繁荣的盛况。”刘顺超说,唐玄宗时期,出现了开元盛世。唐玄宗治国初期,以开元作为年号,那时玄宗励精图治,虚怀纳谏,任用贤能,发展经济,提倡文教,使得天下大治。 在唐玄宗统治的40多年时间里,禅宗迅速兴起,儒释道并举,文化繁荣。唐玄宗还曾亲自为《孝经》、《老子》、《金刚经》作注。祆教、景教、摩尼教,也在华得到传播。正是这样一个开放包容的社会,使唐朝在中国几千年发展过程中显得那么雍容大度。“邢州作为唐朝的一个区域性的政治文化中心,在当时也具有很重要的地理位置。”刘顺超表示,古道德经幢、清风楼、大开元寺等古建、碑刻实为邢台非常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堪称中国几千年历史长河中辉煌的闪光点。 相关链接 邢台新增国保名单 古遗址: 1.新石器时代、商、唐:临城县补要村遗址;2.西周至东周:隆尧县柏人城遗址;3.北朝至唐:南宫市后底阁遗址;4.东周:邢台县鹿城岗;5.北魏至金:临西县临清古城遗址。 古建筑: 1.唐:邢台县南贾乡石塔;2.元至明:平乡县平乡文庙大成殿;3.元:邢台市桥东区天宁寺前殿;4.明:南宫市普彤塔。 石窟及石刻: 唐:邢台市桥东区道德经幢。(记者 张清华 记者 田明 实习生 何凯)
|
关键词:中华,文明,古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