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那些事:这个高考不太热 七大心理全破解
教您破解七大心理现象 距离高考还有最后一周的时间,考生是否有焦虑不安、茶饭不思的现象?最后关头,考生是否还在纠结是备战还是放松?“河青高考专家团”两位资深心理专家表示,这些都是考生在考前压力大的表现。 5月29日,本报正式组建“河青高考专家团”,从作文预判、心理、饮食、答题技巧、如何报志愿等六大方面为考生支招,并邀您“点将”。昨日,本报汇总了高考前考生及家长因心理压力过大而产生的七大现象,并请专家为考生支招,仅供考生参考。 现象1—暴躁型 -表现:敏感易怒,动辄就和父母、同学争吵,“高考”成了禁忌词。 -专家破解:太看重某些东西,就会产生相反的作用。高考就是一次集体聚餐,每个人捡自己的盘子和筷子,想办法吃好。跟别人吵架是因为对学习没底、不确定导致的焦虑表现,考生可以尝试着寻找过去学习时取得好成绩的感觉,恢复对高考的信心。 现象2—纠结型 -表现:进入最后一周的自由复习,一会儿想看书做题,一会儿又想放松,纠结不已。 -专家破解:不要考虑作决定后的得与失,考生一定要静下心。建议这样的考生先选择一个舒适的方式坐好,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将呼吸节奏尽量调整得长一些、舒缓一些。通过这种方式放松身心,考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也会越来越好。 现象3—焦虑型 -表现:茶饭不思,不想看书等,内心烦躁。 -专家破解:焦虑是个好事情,但过度就不好了。专家建议女考生可以把自己的心里话向“闺蜜”倾诉,同时也可以聊一聊自己心里的担心、考前的紧张等话题;男考生则可以通过适量运动的方式,如打球、跑步等来缓解、释放心理压力。 现象4—忧郁型 -表现:不想说话,情绪低落,更不想看书、做题。 -专家破解:打破忧郁心绪的方式有很多,可在一些细节上进行调整,比如走路时挺胸抬头,鼓励自己对别人微笑;走出卧室,到户外散散步、听听音乐,把情绪调动起来。 现象5—怀疑型 -表现:以前学的知识好像都忘了,会不会遇到备考范围外的题型? -专家破解:这是典型的预期性焦虑表现,可以通过适时的心理暗示调整,比如告诉自己“小心一些、细心一些,就能行的”;对于预期的“不确定”,可以暗示自己“我不会的,对别人同样也是陌生的”。 现象6—慌乱型 -表现:坐卧不宁,手足无措 -专家破解:考生如果在考前的最后几天出现“慌乱感”,可以静下心看看课本、熟悉一下教材中的定论等,或者选择一些难度适中的题型,通过培养做题手感来给自己心理暗示,稳定情绪。 现象7—恐惧型 -表现:担心考不好,害怕考后被埋怨,不想参加高考。 -专家破解:考生如果出现了心理弃考现象以及严重的恐惧感,这都是高考压力过大的现象,建议考生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面询”,通过专业的心理调试办法,调整自己的备考状态。 点将专家 -马宏伟: 石家庄未成年人心理维护中心主任,动力学取向心理治疗师,曾开办“首届中国本土心理动力学治疗师连续培训项目”,该项目获国家级认证 -井永宏: 石家庄市第一中学心理咨询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专家支招摘录 -读者来电:离高考就剩最后几天了,我该怎样鼓励孩子? -“点将专家”井永宏:随着孩子就是最好的鼓励。这时,家长的话可能会被孩子解读成压力。家长最好是陪伴孩子,倾听孩子的话,并顺着孩子的思路说下去。 -读者来电:马主任,我这几天特心烦,平日不怎么关心我学习情况的父母突然唠叨起来了,总问我学得如何,有没有把握。这样我更紧张了。 -“点将专家”马宏伟:你可以直接邀请爸妈和你一起“参考高考”,即按照高考标准模式设定模拟高考,邀请父母与你一起复习、参加考试。这样可以使你的爸妈知道他们的愿望实际上干扰了你的考试,在心理上会减少对你的影响。 -读者来电:井老师,我这几天睡得很晚,万一我在考前一天失眠了,会不会前功尽弃呀? -“点将专家”井永宏:在考前的最后一两天,考生即便出现失眠现象,也不要过分紧张焦虑。因为人的身体都有相应的应激机能,即便只是睡了两三个小时,也能保持你在短时间内有一个好的状态。 动态考生考前应吃啥?考生今日起可问“饮食” 暴饮暴食会加重胃肠负担,不但对健康不利,还会导致大脑灵敏度降低……高考冲刺,一个好的“高考菜谱”同样能给考生带来积极的影响。6月1日、2日,“河青高考专家团”成员,河北省营养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韩长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营养科主任、副主任营养师王景顺将做客本报高考“点将台”,有困惑的考生和家长可以及时“点将”提问。 -文/河北青年报记者高其伦 |
关键词:高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