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渤海潮评

我们需要一个怎样的现代端午

http://www.hebei.com.cn 2013-06-12 11:38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于时下谈起端午,我们的心情注定是五味杂陈的。一方面,作为特定的民俗符号,它总是在这样的季节被提及,提醒着赛龙舟、插艾草、吃粽子等必不可少的活动,促使人们追忆那一个笃定追逐信仰的投江故事;但另一方面,不仅民俗的端午正在庸俗化为假期安排,整个社会也在渐忘许多关于它的有厚度的东西。已经不必去拿小学里还有多少孩子知道屈原作为佐证,只要看看我们身边人的寻常表现就会知道。自觉地去过一个有着特定意义的端午,已经越来越艰难。

  传统且让能让人朴素跟随的端午,渐行渐远,我们即便有再多的不舍,这也会是一个无法遏制的趋势。诚如一些观察者早所指出的,尽管端午节起始于屈原投江的传说,但从具体的呈现方式而言,它更像是农业社会里的特定产物。艾草、粽子,都有着专属于农耕场域的气息。至于赛龙舟,它更是只能在农人聚集的江河之地进行。城市是流动的社会,它既无足够的龙舟游弋之地,更无多少乐享于划舟乐趣的“农人”。在一个城镇化加速的年代里,端午节的衰落并不意外。

  城镇化在挤压着端午节的现实生存空间,而消费社会则在无声地抹掉端午节的肃穆价值。如果说现代经济带来了社会的繁荣,那么与此俱来的是消费主义的浪潮在席卷一切。消费主义之下,各种节日的意义也在被同步消解。那些容易成为消费卖点的节日,譬如圣诞节与情人节,往往就异化为了商家与过节者的购物狂欢,而诸如端午、清明这样的民俗节日,难以大肆炒作与被商家捆绑销售,自然就成为可被冷落者。或者说,它被消费社会更多地异化为了面目可疑的消费新理念。当民俗被更多地宣传为购买噱头,自然会蚕食掉社会对它不多的精神皈依。

  较之正在消失的端午节,不想去说它需要一场深层的拯救,但如何在古老的节日寓意里加入健康的现代气息,的确已是一件需要做起来的事情。较之这,需要文化主管部门、学校乃至个体的自觉努力。但最重要的,还在于教育方面的日常发力。如何在课本中去自然加入民俗文化的内容,不让文化之根在岁月的推进中丢失;而在常态的教育方式中,又该如何去倡导一种对历史记忆的温习,它们都可以做起来,并兑现为具体与可接受的方式。这样的说辞也许仍然显得空泛,但不妨意识到这一点,并起而行之。

  今天,我们需要一个怎样的端午节?也许你把端午节当成放松性的小长假,也许你在为单位端午福利的缺失而不平,也许你还有太多与端午节的咫尺天涯,但无论如何,你都不妨在仪式性地吃过粽子之外,再去做一些与这个节日有关的东西。当艾草陈于你的房间,当你在微博上不经意地自陈心迹,这事实上已是拒绝遗忘——在一个执意现代化的年代,我们仍然有理由记住一些与民族血脉真正有关的东西。(王聃)

关键词:端午节,社会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杨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