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秦市西港搬迁]向海起锚 港城未来可期
6月4日上午9时50分许,“帆顺999”号货轮载着最后的库存煤炭启航离港,有着115年煤运历史的秦皇岛港老港区结束了历史使命,迈出搬迁改造的坚实步伐,它将成为秦皇岛港蜕变升级的开始,更为秦皇岛这座滨海城市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挥别老港,向海起锚,港城未来可期。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港区市民吴先生还记得去年暑假去大连星海广场的震撼,“一个废弃盐场改造的亚洲最大城市广场,背倚都市,面临海洋,展现了一个沿海城市开放、开阔的胸襟,咱西港改造是不是也可以做一个这样的标志性广场?” 在秦皇岛由西向东的沙滩上,那座百年老港躺在海港区内占据了主城区绝大部分的海岸线,也让这座滨海城市的“海生活”黯然失色。 作为秦皇岛的主城区,海港区除了东、西两个海水浴场,大片的沿海地段被封闭独立的港口所占据,好多沿海居民“临海不见海”。 滨海城小区到海边的直线距离仅有百余米,宋女士站在位于10楼自家阳台上,海面的波光近在眼前,然而,想去海边她却得驱车前往离家较远的东、西浴场。 不仅无法随时亲近大海,这种割据也让海边的居民无法享受到更为丰富完整的沿海城市生活,秦皇岛也由此缺失了大连、青岛等邻省其他沿海经济发达城市所拥有的以沿海商业中心为主体向周边区域辐射的滨海旅游、商业、市民生活相融合的沿海城市特色。 “开放的秦皇岛期待‘海生活’”,在秦皇岛居住了40年的刘先生道出了越来越多港城市民的心愿。“无论春夏秋冬,秦皇岛人都可以沿着繁华的沿海商业街逛街、赏海、购物,这才是一座开放的都市所应有的,秦皇岛不能缺失‘海生活’。” 今年的六一儿童节,河北省委常委、秦皇岛市委书记田向利向全市孩子们提出美好祝愿,“心向大海,梦想成真”,一语道出了秦皇岛人对海的感情和城市以海为血脉的发展根基,这是对秦皇岛这座以海为发展血脉、以港为骨骼的城市的祝福,也是这个城市的新一届领导人和城市设计者对城市发展的美好愿景。 “港口是地方文化的起源地,老港区不应全部拆除,最好保留一部分,改造成港口遗址公园。”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赫连志巍对西港区的改造提出了自己的畅想:“如果伴随着遗址公园建设,再开发成海洋影视基地就更好了,将来海洋题材的电影肯定会不少,而国内这方面还是空白。” 老港搬迁,“愈合”城市 生活在秦皇岛市的人们经常感到,这是一座被纵横交叉的铁路线分割的城市。港口集疏铁路穿城而过,整个主城区内大小街道几乎都与铁路存在交叉。难以计数的铁路平交口,不但影响市区交通,更严重影响着秦皇岛市区建设,穿城而过的铁路更将城市割裂开来,形成了“港是港、城是城”的城市发展格局。 因港而生的秦皇岛,最初城市的发展基本上围绕着港口向北部辐射,一条通往港口的城中铁路将城市从中间割裂开来,“道南”、“道北”由此得名。 在上世纪初到五六十年代,离港最近的“道南”一直是秦市城市的繁华区,如今还是许多世代在港口工作的老秦皇岛人的聚居地。然而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和港口的不断发展,道南的繁华不在,那条承载着港城人血脉的老铁路也渐渐成了城市交通的硬伤。“去年的一场大雨,这条铁路沿线道南道北通行的6个地道桥全部积水过深而中断交通,城市南部的居民因此被困在‘道南’4个多小时,一时间城市被一分为二,港城割裂的格局引起市民的质疑和困惑。”港城市民刘先生期望这种格局能够早日打破。 西港搬迁改造工程实施后,被切断的城区,有望逐渐“愈合”,秦皇岛市城市建设的瓶颈得以消除,城市布局将更合理。 记者还了解到,位于西港区与东港区之间的秦皇岛市属港口———新开河港也常年从事煤炭运输业务,对周边环境等造成了一定影响,此番西港搬迁,新开河港也被列入关停之列。“港口搬迁会真正将港、城与我们身边的这片海融合到一起,这将是一个划时代的城市变迁。”海港区区委书记冯国林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临港产业,蓄势待发 西港搬迁,让港城对临港产业布局有了新的畅想。 指着一张“西港搬迁改造方案示意图”,秦皇岛市发改委主任李玉堂说,“西港搬迁后,东港区北部的一块腹地将建设临港物流园区和临港工业区。” 李玉堂个人认为,“东港区处于海港区和山海关区的交界地带,空间大、人口密度小,西港搬迁后,东港区的铁路网也会得到进一步完善,将进一步彰显东港区发展临港物流业的优势。” 目前“建设布局合理、交通便捷、信息畅通、运转高效的临港物流园区,逐步成为京津冀主要海陆交通枢纽及物流聚集区”已被写入了改造方案。 面对一些人“腹地狭窄,经贸依托不足,有可能制约现代物流发展”的担忧,燕山大学MBA教育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王玖河认为承秦高速的通车打开了内蒙古东部及辽宁东部的连接,拓宽了秦港的物流腹地。 此外,据李玉堂透露,秦皇岛正在积极争取建设秦承间的铁路,“主要运送散装箱货物的秦承铁路一旦建成,将会在秦皇岛港与腹地间的经济互动中起到重要作用”。 除了发展以临港物流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秦市对特色鲜明的第二产业也有了初步谋划。 据李玉堂介绍,秦皇岛在临港产业发展上将会区别于曹妃甸区和渤海新区,立足本地的生态优势,依托山海关造船厂重点发展船舶制造,依托中信戴卡轮毂制造公司发展汽车零部件制造。“未来,拥有较长产业链条的船舶制造业和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完全可以成为秦皇岛临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业内人士认为,如海产品加工、番茄酱加工等农业深加工项目也将为秦皇岛港提供源源不断的货源。秦皇岛至韩国、日本较为便捷的航线将会有效促进昌黎、抚宁等地的农业产业化提升。 省委常委、秦皇岛市委书记田向利也将目光瞄向了临港产业,要“大力培育壮大临港产业,重点发展临港先进装备制造业和开放型经济,加快产业配套和技术引进,着力培育一批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努力建成中国北方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粮油食品基地。”“借助这次西港搬迁的机会,海港区将重点打造临港物流园区和北部工业区,将临港物流园区36平方公里整体打包开发。”秦皇岛市海港区区委书记冯国林告诉记者,近日,河北港口集团与海港区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合力推动港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进重点产业聚集和优化升级,加快推动港园、港区深度融合、联动发展。 港口转型,港城交融 随着最后一艘运煤船“帆顺999”号的缓缓驶离,秦皇岛港三公司的7、8、9号码头正式退出了全港运输序列。河北港口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按计划,西港区的煤码头将于今年年底全部拆除,在2020年前,西港区杂货和集装箱码头也将按照“集约节约利用海岸资源、生产性能力等量置换”的原则搬离。“走沿海强市的升级路线,让港口‘在辐射和带动内陆腹地发展上有所作为’,必须把港口的作用放大开来。”秦市发改委的一名工作人员说。 但作为沿海开放城市,港口作为秦皇岛市最重要的核心战略资源,长期以来,秦皇岛港受秦皇岛港运输结构不够优化、布局不尽合理等问题影响,对当地经济的拉动作用较弱,严重制约了港城的互动发展。 秦港集团一位负责人曾直言不讳,“秦港的光环多是靠煤炭挣得的,对地方经济拉动巨大的———集装箱运输、杂货运输等一直是秦皇岛港亟待发展的弱势业务,去年秦港共计完成集装箱34.4万标箱,不足设计能力的一半”。 原秦市发改委主任徐宪民曾经指出,港口杂货集装箱通过能力小、港口外贸依存度低,已经成为制约秦皇岛港口发展的重要因素。 河北港口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邢录珍说:“西港区煤炭运输业务关停后,秦皇岛将在西起秦皇岛港煤五期、东至沙河口1.7公里海岸线,集中建设以杂货、集装箱为主的大型综合性现代化港区,承接西港区运输业务转移。” 邢录珍认为,关停西港区的运输业务是公司淘汰落后产能的过程。同时,西港搬迁将助推秦皇岛港向立足能源服务,集杂货、油品、集装箱等综合运输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国际贸易港口转变。几年之后,东港区将成为一个以杂货、集装箱为主的大型综合性现代化港区,实现装备的一流化、操作技术的智能化。 港口加快转型也是秦皇岛市所期待的。据测算,修建一个集装箱运输泊位,收益的8%左右属于码头和船公司,而地区的经济收益高达92%左右。按照一只标准集装箱重箱给港口所在地带来直接经济效益大约6000元的国际标准计算,秦皇岛港75万标准箱的集装箱通过能力将会给秦皇岛市带来45亿元的直接经济收益。 据秦皇岛市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随着港口转型升级助推杂货、集装箱业务实现几何倍数的增长,秦皇岛港杂货、集装箱码头的进一步拓展空间将锁定在沙河以东的大部分区域。“少了煤尘的污染,我们的秦皇岛会更美丽。”72岁的董秀仙老人说出了港城人共同的渴望。“设备陈旧的老煤码头关了,新港的建设我们将以‘打造和谐生态新港湾’为己任,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型、花园式港口”,邢录珍的表示也打消了市民的忧虑。 一个崭新的秦皇岛将重新塑造它的开放、时尚、浪漫、包容、富有强劲生命力的城市新性格。未来,那里,港与城相依相偎,和谐共生;那里,人们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记者李淑丽) |
关键词:秦皇岛港,搬迁,老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