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全景河北>>经济快讯

一个港,一座城 搬迁,或改变河北港口功能格局

http://www.hebei.com.cn 2013-06-06 07:10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在渤海浸润河北的487公里海岸线中,4.75公里的长度只是其中百分之一的小段。

  螺丝虽小,锚固作用却不容忽视。4.75公里是秦皇岛西港搬迁而退还的海岸线,西港存世运营百年之久,北煤南运,这里曾是中转站。一个港,一座城,秦皇岛因港兴城,这里是开端。

  退出历史舞台的西港,并没有走远,它换了一个方式哺育城市,挥别的是黑色煤炭,走近的是蔚蓝海洋。

  1

  沧桑115年,西港累了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内忧外患之下,飘摇中的大清朝试图建港兴军。和广州、镇江、厦门、南京等港口被迫开放不同,这是清政府第一次没有迫于外来压力、主动开放的港口。

  1898年3月26日,总理衙门首席大臣奕訢等奏请将直隶秦王岛(秦皇岛)地方开为通商口岸。“兹查:直隶抚宁县属北戴河至海滨之秦王岛隆冬不封,每年津河冻后,开平局船由此运煤,邮政包封亦附此出入,与津榆铁路甚近,若将秦王岛开作通商口岸,与津榆铁路相近,殊与商务有益”。在这份奏请上,光绪帝留下“依议”的朱批,即“依建议执行”之意。

  清朝被入侵刺痛而小范围求变的尝试,为秦皇岛港的兴起带来了可能。百年历史,弹指一挥间,港口拉动小渔村成长为大都市,而承担煤炭运输为主业的功课,始终在秦皇岛西港的作业本上。

  从1899年至1904年,在南山头岬角下边,修筑起两座框架式木结构的突堤式码头,像两只蟹螯,曲折延伸入海,称为大码头和小码头。这就是秦皇岛港开埠的地方,也就是现在的西港。

  百年的发展中,和秦皇岛港两亿多的吞吐量比,西港年过千万的吞吐量,顶多算小码头,但它的百年营运带给城市的印刻,就如同东临的那块“碣石”,已随沧海而去,却篆刻在功劳簿上。

  然而,历史的催动下,城是城,港是港,铁路中间走,城市分两边。带动了秦皇岛整个港口的发展足足115年,西港累了。

  2

  告别,有告别的理由

  西港搬迁的消息,刘宗环是从媒体上知道的,“大概五六年前就说这事儿,尽管是‘外来户’,但生活在此,关注是自然的,希望搬走,告别煤灰。”

  66岁的刘宗环,退休之后,从黑龙江奔海而来,购房定居,已在秦生活了13年,她喜欢这里的气候,因为黑龙江的冬天冷掉牙。

  但是刘宗环也抱怨,窗台上的黑煤灰,挥之不去,早晨擦了,中午又一层。“去空地上挖野菜,回来一洗,全是黑水,七八遍都洗不清。”

  事实上,西港搬迁,多年前就有动议,但一直未能落定尘埃。

  秦皇岛港作为我国北方著名的天然不冻港,一直是我国“北煤南运”大通道的主枢纽港。

  “秦皇岛港的战略意义,使得它的搬迁并非易事”,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港城人认为,“秦港确曾推动过城市的发展,但如今看,港口比较单一的煤码头,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并不明显。”

  一吨煤进出港,会给城区一元钱治污费,官方发布的数字,截至“十一五”末,秦皇岛港向秦皇岛市累计上缴城建费、煤粉尘排污费约24亿元。但秦皇岛港2006年突破吞吐量两亿吨的背后,西港的贡献只有一千多万吨。某种程度上说,对北煤南运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有限,西港已经成了秦皇岛港的一截盲肠。

  3

  一港、一城,交融共生

  相比普通百姓的直观感受,当地官员更多的是从经济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秦皇岛市海港区区委书记冯国林曾经多次参加过西港搬迁的讨论会,他认为,西港搬迁是港城“最现实的最容易把握的战略机遇”,“最终的共识建立在利益的一致上,港、城双方都做出了努力。”

  历史给予城市的机会数不胜数,改革开放以来,秦皇岛也遇到了很多发展的机遇: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6+1”试点城市……“但这些机遇对大家是均等的,而西港搬迁,是近在眼前、秦皇岛所独有的。”冯国林对西港搬迁充满期待,“它可能出现产业结构调整、城市空间拓展、城市功能完善等方方面面的机会,对秦皇岛至关重要,不可多得。”

  虽说秦港与城市交融共生,但是一条通往港口的城中铁路从城市中间割裂了整个城市的格局,港是港,城是城。“港口对城市的整体布局、空间拓展产生了制约,说实话,城市也并没有好好地利用港口的功能。”

  作为沿海省份,港口经济和临港产业的地位不言自喻。“一个港口城市,不和港口产生密切关系更何谈发展?”冯国林说:“港口作为秦皇岛的优势,之前并未真正发挥出来,我们现在调整产业布局,加强港城互动,说实话,看不到任何的后发优势,但还是必须要做,否则会永远做不起来。”

  借助这次西港搬迁的机会和腾出来的海岸线,海港区瞄准了三大板块———大物流园区、大工业园区、大旅游区。

  “我们要进行城市整体布局的调整,拓展城市的规模,东部片区要做成大物流园区,向北建大北部工业园区,主要发展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对于旅游文化产业园区,不是做单纯的旅游景点,而是要把旅游产业做大做强。”冯国林认为,经营城市实际上就是经营城市的产业,产业也是对港口的支撑,不发展产业,港口发展也会受限。“让港和城深度交融,港城互动向前推进,只要用心做,就会有改变。”

  对话

  搬迁,或改变冀港口功能格局

  港城的互动似乎已经展开了新篇章,但从河北487公里的海岸线看,西港的搬迁,还是牵动了整个海岸线的“肠蠕动”。

  燕赵都市报:西港搬迁之后,秦皇岛港要有西港区三公司和煤一期、二期的煤炭下水量外迁,这就涉及到河北港口集团所属的秦、唐、沧三地港口功能分工、资源配置的问题,河北港口集团在这方面有哪些谋划?

  邢录珍:河北港口集团还是要坚持把秦皇岛港、曹妃甸港区、黄骅综合港区三大港口基地的发展放到全国沿海开放这个大的格局中去规划,充分发挥三地港口优势,逐步开创三大港区各有侧重、各货类平衡发展的局面,提高港口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其中,秦皇岛港在加快实施西港搬迁改造工程的同时,健全完善煤炭运输产业链条,充分利用秦皇岛海运煤炭交易市场平台,进一步巩固国家能源大港战略地位。同时加快发展集装箱和其他散货运输,加快向立足能源服务,集杂货、油品、集装箱等综合运输为一体的现代化港口转变。

  燕赵都市报:这次搬迁改造对于河北港口集团的发展会带来怎样的机遇?是否要做出新的发展调整?

  邢录珍:这对港口集团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步伐、提升发展质量效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影响,我们要把握好这一机遇。

  比如说,这次搬迁有利于做强做优港口主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有中生新”。也有利于发展现代物流业,推动企业转型发展,实现“无中生有”。通过积极配合秦皇岛市政府,参与建设临港物流园区,使其逐步成为京津冀主要海陆交通枢纽及物流聚集区,带动港口、港区、港城一体化发展。

  还有利于发展现代服务业。通过参与建设滨海新城区,对西港区及周边老城区实施高水平规划、综合开发改造,将其建设成为集“特色休闲、商务会展、旅游度假、高端居住”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国际一流滨海新城区。

  燕赵都市报:腹地狭小、港口功能单一等因素制约着秦皇岛港与腹地间的经济互动,西港搬迁之后,完善的港口建设能否破解这一难题?

  邢录珍:我认为,港口建设应该适度超前。港口建设容量有限,腹地经济就发展不起来,后面没有企业支撑,临港物流产业也发展不起来,这是一个连带的循环效应。可以预见,西港搬迁改造助推秦皇岛港口建设会在一定程度上拉动腹地经济的提升。

  当然,西港搬迁后秦皇岛港将集中建设以杂货、集装箱为主的大型综合性现代化东扩港区,使其功能更加完善,特别是能够实现各等级集装箱船舶顺畅进出,将有效发挥对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燕赵都市报:西港搬迁是个巨大的工程,在此过程中如何保证生态环境不受影响?

  邢录珍:河北港口集团将继续以“打造和谐生态新港湾”为己任,在谋划港口发展过程中,注重节约使用岸线资源,保护沿海生态环境。

  编者按

  绵亘百年,沧桑百年,贯穿了现当代秦皇岛老百姓日常生活的秦皇岛港西港关停了。历史再一次在2013年这个时间节点停驻,并准备下一次起航。秦皇岛,这个渤海湾的璀璨明珠,将迎来新的城市空间的扩展,城市布局的调整,乃至城市品位的提升。

  毋庸讳言,在秦皇岛的城市发展史上,港口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和价值,因港兴市,港口已经与整个城市融为血脉相连的一体,一方面,港口推动、促进了城市的快速发展,成为城市的生命骨骼;另一方面,港口也塑造了一个城市的精神气质。秦皇岛与秦皇岛港二位一体,两者之间并无太大的差异。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提速,港口也越来越成为秦皇岛城市发展的一个难题。因为港口的存在,居民与大海近在咫尺,却无缘亲近;煤炭输出量越大,则环境承载的压力也越大;港口也对城市的整体布局、空间拓展产生了制约……凡此种种,均使得城市与港口的关系变得复杂,这种复杂投影到现实生活中,则演变成一种欲罢不能、依依不舍、不得不告别的困境。

  因此,眼下省政府果断推动西港搬迁,必将在为此前纷纷扰扰的搬迁犹豫画上一个句号,也为秦皇岛城市的未来发展提供强劲动力。从此以后,秦皇岛市或将告别对港口的过度依赖,大力发展临港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而进入到一个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从今天开始,本报刊发这一组报道,既是一个告别,也意在展开一个新的历史画卷。

关键词:秦皇岛港,西港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燕赵都市报
责任编辑:王培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