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迈步从头越 秦皇岛港开港115周年之际
金沙拍岸,岁月流转。 百年秦皇岛港迎来了115岁生日。 秦皇岛港历史悠久,古称碣石海港。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燕国的“通海门户”,商业贸易活动远及朝鲜半岛和日本,是当时中国沿海交通线上著名的海港之一。两汉以后,碣石港一直是北方最为重要的军商兼备港口。及至隋唐宋元明清,碣石港几经兴衰与变迁,但始终不失以“南粮北调,北货南运”和军事运输为特征的重要港口。 19世纪末,中国第一条官办营运性津(天津)榆(山海关)铁路全线开通,为兴办近代秦皇岛港奠定了基础。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为“振兴商务,开辟饷源”,1898年3月26日,经光绪皇帝朱批对外宣布自主“添开秦皇岛通商口岸”。1898年6月10日,由开平矿务局成立秦皇岛经理处,代理港口建设和运营事宜。秦皇岛港正式开埠建港,成为我国唯一由皇帝御批的自开口岸。 6月10日也由此成为秦皇岛港开港纪念日。 如今,秦皇岛港股份有限公司经营管理的秦皇岛港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输出港和散货港、我国北煤南运的主枢纽港。 秦皇岛港传承百年优秀文化,努力建设秦港特色文化体系,为港口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多年来,先后荣获了2003-2004年度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实践创新奖、2006年度全国交通企业文化优秀成果实践创新奖、2008年全国交通企业文化建设年度优秀单位、2009年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08年,党和国家领导人莅临秦皇岛港,赞誉秦港职工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 -天开良港自强不息 秦皇岛港地处渤海之滨,扼东北、华北之咽喉,是我国北方著名的天然良港,不冻不淤。这里海岸曲折、港阔水深,风平浪静,万吨货轮可自由出入。 秦皇岛港自近代开埠以来,一直是我国最重要的煤炭输出港口之一。“一五”期间,国民经济发展受到能源运输紧张的制约,特别是由于运力紧张,使华北、东北煤炭大量积压。在新中国第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和鼓舞下,秦港职工积极投身到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生产热情空前高涨。港口千方百计挖掘运输潜力,“一五”期间煤炭运输平均每年以14%的速度增长,提前一年零49天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年吞吐量为1949年的12.6倍。1959年,秦皇岛港与铁路秦皇岛站共同开创了路、港“一条龙”运输大协作,并在全国交通运输战线上得到普遍推广应用。1960年,成功将7号泊位改造成为秦港第一个半机械化装煤泊位,提高了装卸效率,港口吞吐量突破500万吨大关。 为了改变沿海港口的落后状况,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1973年,国务院发出了“三年改变港口面貌”的号召,并将秦皇岛港列入首批国家重点发展的建设项目。经过三年建设,秦皇岛港新增生产能力1415万吨。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三十五年大规模的港口建设,秦皇岛港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煤炭输出港,拥有煤炭专业泊位21个,最大可停靠15万吨级船舶,煤炭设计通过能力由800万吨增长到1.93亿吨。拥有世界最大的港口煤炭专用堆场,面积达249.8万平方米,可堆存煤炭1027万吨。拥有世界最先进的煤炭装卸设备,卸车和装船均实现了自动化管理,可接卸2万吨超长列车。作为“北煤南运”大通道中的主枢纽港,秦皇岛港担负着东南沿海电煤运输以及国家外贸煤炭出口的主要任务,年输出煤炭占全国沿海港口下水煤炭总量的40%以上。 秦皇岛港在不断加强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不断提升装卸质量和服务水平,通过采取与铁路合署办公,开通准班轮、开展配煤业务,签订互保和长租协议,实施“零杂港口”工程和“绿色通道”计划等措施,使港口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抢占先机。从1978年至现在,秦皇岛港累计运输煤炭超过30亿吨。 改革开放的三十五年是秦皇岛港有史以来迅猛发展的时期。这期间,货物吞吐量成倍增长。从1949年的23万吨到2001年的1亿吨,秦港走过了整整52个春秋。从1亿吨到2亿吨,只用了5年。2011年,港口完成吞吐量2.79亿吨,是2001年1.13亿吨吞吐量的2.5倍。2012年实现吞吐量2.63亿吨,港口吞吐量连续7年突破2亿吨大关。 秦皇岛港对缓解南方地区煤炭供应紧张,推进区域间战略资源平衡,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2004年,秦皇岛港成为世界最大散货港,并蝉联至今。 |
关键词:秦皇岛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