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防内涝 河北要建下凹式绿地提高排涝调蓄能力
怎样防止城市内涝?改造排水设施、雨污分流……在今年雨季即将到来之前,省政府办公厅提出,推行下凹式绿地建设改造来提高城市排涝调蓄能力,新建绿地全部实行下凹式设计,对有条件的既有绿地进行下凹式改造。 新建绿地全部下凹式 为防止城市内涝,日前省政府办公厅专门出台了《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根据区域自然条件设置雨水调蓄设施,适度超前建设雨水管网,统筹考虑蓄排结合的雨水防御措施,确保排水出路畅通。推行下凹式绿地建设改造,新建绿地全部实行下凹式设计,对有条件的既有绿地进行下凹式改造,到2017年,下凹式绿地占城市绿地总面积不低于20%。 另外,在城市道路、停车场、广场推广使用透水性铺装材料,城市新建道路的人行便道采用可下渗结构,既有道路人行便道随道路改造进行透水性改造,到2017年,透水性便道长度不低于城市道路总长的20%。城市新区建设的硬化地面中,可渗透地面面积不低于40%。 特大暴雨也不外溢 下凹式绿地?是不是听起来很新鲜。据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等一些城市有这样的下凹式绿地,就是铺设的草坪要比人行道路面低一些。研究显示,下雨时候,这样下凹5至10厘米的绿地,能保证降150毫米特大暴雨时,雨水仍不会外溢;或者是消纳2倍于自身面积的较大降雨——除了渗漏降在绿地上的雨水,还能吸纳周边道路上流过来的雨水。 该负责人称,多建这种蓄存雨水的下凹式绿地,下雨时就能形成一个天然的“蓄水池”,减缓水流速度,延长蓄存时间。这样一来,绿地在帮下游排水减压的同时,也使城市的自然生态循环重新“复活”。据介绍,绿地的起伏、下凹是为了更好地滞留雨水,太浅了没作用,太深了不仅不美观,反而成了蓄水池,而不是绿地了,同时也容易导致行人踩空而受伤,因此下凹5至10厘米是最佳高度。相对来说城市的人行步道、社区、公园周边都非常适合建下凹式绿地。 -文/记者彭丽晗 田娜 杨利军
|
关键词:防涝,城市排水,河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