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中考后的犒劳式奖励不可过度
随着高考、中考的分数的出炉,一些取得较好考试成绩的考生,不少得到了家长的“犒劳式奖励”,要么奖励子女去国内外旅游,要么给孩子选购高档电子产品,要么给孩子购买名牌服装,其消费少则过万元,多则达二三万元,虽说这些家庭都“不差钱”,但一些父母对孩子的过度奖励仍让人顿生忧虑。 家长奖励孩子并没有错,但一定有适度。如果用在孩子身上的消费动辄过万元,那就很容易让孩子养成大手大脚的消费习惯,更容易使孩子误认为家长的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事实上,除了少数的家庭较富裕之外,绝大多数家庭还是靠不是很高的工资维持生活。而为了照顾孩子的攀比心理,不少家长只能“打着肿脸充胖子”,千方百计地满足孩子的虚荣心,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正确的消费观的形成是非常不利的。 更让人担心的是,不少家长对孩子过度消费百依百顺,要什么给什么。比如,我的一位朋友的孩子今年高中毕业,而在今年春节之前,他们的孩子向家长提出购买新款手机的要求。而为了不影响孩子的学习心情和高考成绩,其父母托人到香港买了一款价值4800元的新手机。笔者了解到,正是抓住父母的这一心理,不是孩子提出了高消费要求,其父母也几乎都是有求必应,无形之中助长了孩子们在消费上的攀比之风。 想起作家张天翼在《包氏父子》里描写过的一个故事:一位很可怜的父亲老包,为了孩子所谓的“成才”,自己节衣缩食,“全包”孩子的吃喝玩乐,溺爱孩子到了百依百顺的地步,结果事与愿违,孩子不但没有成才,相反到处惹事生非,还吃了官司,这显然不是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即便在沿海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地方,这些警句至今仍然不会过时。而作为孩子人生成长路上的“第一老师”,所有的家长应当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正确的消费行为。这里给大家讲几个颇有教益的例子。比如,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尽管他当年是世界首富,但对自己孩子的财富观教育却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他要求孩子从小通过擦皮鞋等家务来获得劳动报酬,从来不让孩子坐享其成,这样做的好处很多,其中之一是让孩子心中植入挣钱不容易的理念。还有,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宣布,身后财产全部捐给慈善基金,不给后代留一个子儿。这在一些人看来,这些举措可能不近情理,但它却是教子有方的高明之举。 孩子考得好,给予“犒劳式奖励”,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也无可非议,但千万要奖励适度,切切不可因奖励误导孩子养成攀比心理和贪图安逸的坏习惯。若是这样,那就会误了孩子的一生,这可是得不偿失的。 |
关键词:后高考经济,中考,高考,犒劳式奖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