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全景河北>>科教文卫

人造免疫部队“围剿”肿瘤 3年治疗1000例患者

http://www.hebei.com.cn 2013-07-01 09:03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癌症是不治之症,短期内会造成死亡”,目前,一种新的生物治疗技术正在试图改变这一传统观念。

  率先在我省使用此技术开展“CIK细胞疗法(自体细胞免疫疗法)”的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3年来已治疗1000多例肿瘤患者,总体有效率达到40%-70%。

  不同于手术、放疗、化疗等以消除癌细胞为目标的常规疗法,生物技术以现代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免疫学等前沿科学为基础,着重于提高机体免疫力。“关键是让患者少受罪,激发自身免疫细胞对抗癌细胞。”河北医大四院免疫生物治疗科主任汪治宇表示,这是继肿瘤手术、放疗、化疗后又一种新的更加安全、有效的癌症治疗新探索。

  减法思路与加法意图建立机体自身的“免疫部队”

  “我们说的40%-70%的总体有效率,主要是指通过治疗临床症状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或者病情稳定的病人。”6月27日,在河北医大四院免疫生物治疗科,汪治宇谈起他一位刚刚结束治疗的患者。“前些天复查时,临床症状已经缓解,CT扫描已基本看不到肿瘤。”汪治宇说,这名来自石家庄的70岁女患者目前已不再进行治疗,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了。

  治疗是从单采机对患者进行成分血采集开始的。“为的是将血液中的淋巴细胞进行活化增殖,开始10至14天的体外培养活化过程。”汪治宇介绍,患者因右侧卵巢癌于2011年5月份入院,入院时病情较重,合并大量腹腔积液。在做了两个疗程化疗后,因为体质弱、副反应较大不得不放弃,但坚持进行了6个疗程的生物治疗。“体外培养期间,在采集来的淋巴细胞中加入一定量特定的细胞因子,使淋巴细胞数量迅速增长10000倍。”汪治宇说,这些还不够,还要经过处理获得高杀瘤活性的CIK细胞,产生更强的抗击肿瘤作用。

  完成这一步后,最重要的程序就是将培养成的携带秘密武器的“精兵强将”,以静脉输液的形式,分两到三次回输到患者身体里,让它们诱导或激活肿瘤病人体内相对较弱的抗肿瘤细胞。

  在连续6个疗程回输“精兵强将”后,70岁女患者并没有像化疗一样产生恶心、呕吐、影响视神经等严重副作用,症状明显好转。“回输患者体内的细胞就像一支‘免疫部队’。”汪治宇形容,可以实现病人体内的免疫系统快速“增兵”,像精确制导的导弹一样精确地杀伤肿瘤细胞,而不损伤任何正常组织,防止癌细胞扩散和复发,同时也提升机体免疫力。

  目前,手术、放疗和化疗是公认的癌症治疗“指定动作”。但这些传统方法,已经难以杀灭患者体内残存的肿瘤细胞,且存在副作用大、降低人体免疫力等多种治疗缺陷。“CIK生物免疫治疗的核心是‘用患者自己的细胞清除患者自身的癌细胞’。”汪治宇解释说,血液中的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清除肿瘤细胞的主力军。生物免疫治疗就是将这些逐渐衰落、孤军奋战的淋巴细胞发展壮大,通过增强机体的免疫反应达到控制肿瘤生长的一种治疗方法。

  基因诊断与生物技术找准精确靶向进行个性化诊疗

  癌症之所以难治,汪治宇认为,是因为肿瘤是个具有很强的个体特异性的基因疾病,不像传染病或代谢性疾病那样具有相当的群体共性。

  近期他在为一位肺癌患者制定治疗方案前,就通过相关基因检测,发现这位患者并未发生临床常见位点的基因突变,“因此需要针对患者的独特基因类型,帮助他选择更合适的靶向药物,提高治疗有效性”。“将基因诊断技术引入生物治疗,凸显了治疗的个体差异性,提高了治疗针对性。”汪治宇认为,基因检测则是指导靶向治疗的重要依据,可以帮助医生区分患者是否可以靶向治疗。

  据介绍,在对肿瘤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中,专家们发现肿瘤有一些常见的基因突变形式。将某种突变形式作为一个靶子,使用相应的靶向药物进行一对一精准打击,治疗效果相对就会好很多、药物副作用也会小很多。

  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这位患者所患的肺鳞状上皮癌虽然症状和其他患者类似,但基因突变的位点却和常见基因突变形式不同。“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这种独特基因突变形式的靶向药,那么可以选择更广谱的药物进行治疗,增加治疗效果。”汪治宇表示。“基因检测技术,可以使我们在制定治疗方案时避免开错药,以免贻误治疗机会。”汪治宇解释,如果没有基因检测,我们可能会为这位患者选择一种适合大多数人的细胞毒性药物,但由于这种药缺乏显著特异性,所以很有可能不仅不会让患者的肿瘤变小,反而还会加重病情。“目前基因检测技术在生物治疗中的应用,仅仅是初步探索。”汪治宇表示,随着基因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我们对所有基因每个位点的基因图谱和突变形式都将了如指掌,一旦哪个位点发生基因突变,可以将相应图谱形式导入细胞,让细胞正常生长,从根本上有效治疗癌症,甚至还有可能通过这种形式成功预防癌症的发生。

  死刑宣判与带瘤生存癌症作为慢性病不可能完全消灭

  “怎么也没想到还能坚持这么久。”藁城一位乳腺癌术后5年复发的患者如是说。如今她癌症复发后已带瘤生存了近三年。“这是生物技术带来的治疗观念上的另一个转变。”汪治宇说,“癌症其实并不可怕,可以是一种可控制的慢性病,虽然不可能被完全消灭,但人体可以实现带瘤生存。”

  据了解,这位病人于2011年5月份乳腺癌术后复发入院,检查发现,癌细胞已经转移到双肺、肝脏和骨头,病情严重。“联合进行6个疗程化疗与10个疗程的生物治疗后,病情得到缓解,但体内尚存在部分癌细胞。”汪治宇介绍,目前病人病情稳定,生活不受影响,跟正常人一样。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肿瘤治疗开始注重带瘤生存和生存受益,思路上不再单纯过分追求消灭或缩小肿瘤实体、杀灭肿瘤细胞,而是同时考虑改善患者机体及精神症状。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把原来作为“不治之症”的癌症重新定义为可以治疗、控制甚至治愈的慢性病。2011年,提出40%癌症可预防,40%的癌症可治愈,20%长期带癌生存。“就像高血压等慢性病一样,癌症治疗也应采取较为保守的措施,不再一味追求根治。”汪治宇表示,他们在临床中发现,生物治疗法通过规范和适度治疗,可以大大提高人体的机体免疫力,使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让肿瘤细胞在一定时期内处于静止或休眠。

  事实表明,大量死于其他慢性病的老年人尸检都发现存在肿瘤。“这说明带瘤生存状态是客观存在的,肿瘤在部分患者中并非是构成危害健康的主要因素或死亡原因。”汪治宇说。“大部分晚期癌症具有不可治愈性,但通过有效治疗,可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改善其生活质量,部分晚期癌症患者甚至可以长期带瘤生存。”

关键词:肿瘤,新疗法,医大四院,河北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河北日报
责任编辑:赵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