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渤海潮评

香港书店何以风景那边独好?

http://www.hebei.com.cn 2013-07-02 09:02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一条商业街就有数家书店,一年间三联等书店的光顾人次达3500多万,本地的三联书店、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越开越多,不但未陷入“日渐萎缩”的困局,反而因其“业态创新”而觅得新风景。此外,台湾诚品、新加坡叶壹堂等“舶来”书店陆续抢滩,小型独立的“二楼书店”见缝插针,香港书店,活得滋润。一家家书店,令寸土寸金的香港到处充盈着文化的绿洲。(《人民日报》)

  和内地实体书店的“水深火热”相比,香港的实体书店却一枝独秀,满园春色关不住,风景那边独好,不仅让人感慨,也给了我们不少的有益启示和启迪。

  图书销售本身是微利行业,无论如何经营,只有获得相当的销售量,才能维持一间书店的经营成本。为了吸引更多顾客,书店陈列的图书品种最为关键。而香港三联、中华、商务零售店各自的销售品种达20多万种,也分别树立了独特的品牌风格,不仅体现了图书销售的市场规律和品牌影响力,更体现了不多赚的经营道德底线,而内地书店经营品种单一,无法满足日益多样的个性化阅读需求,动辄的暴利经营等,无异于画地为牢。

  以业态的创新,改变售卖场所的传统定位,营造“公众文化生活的空间” ,香港实体书店与时俱进的引导和满足读者的享受阅读需求。香港一座高4层、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书店名字却不是“书店”,而叫“文化生活荟”。除了咖啡馆、创意产品销售区等,还附设一个开放式厨房,可以品茶、吃元朗老婆饼。“荟”者,将书店建成融阅读与优质生活于一体的“精品荟萃”之地,将阅读和美食休闲作为生活内容来对待,拓宽购书阅读的文化消费服务新内涵。跳出传统书店经营模式的“公众文化生活空间”,不仅是一个售卖场所,更是一个将区内不同人群聚合在一起的社区文化中心,以书为媒,建立新型邻里文化关系,吸引读书者。

  香港的“文化地标”中央图书馆内,也多了一家不一样的书店。这家名为“慢读时光”的书店,是老牌书店中华书局开设的。自开业以来,很快吸引了大批常泡图书馆的“书虫”,甚至不少读者是为了到访这家书店而走入图书馆。图书馆和书店,都和阅读有关,只不过一个是用来免费或者低成本的阅读,一个是购买而阅读,两者拥有同样的目标客户,因此就可以在目标客户的资源上动脑子,想办法,实现资源共享的双赢,中华书局这样的开拓市场思维无疑是先进和富有智慧的。阅读和购书一条龙服务,阅读和购书两不误,如此巧妙的珠联璧合体现了图书经营的新思路。

  见惯了内地形形色色的物化慈善,难觅购书的体面慈善,但是香港的书店创意了,做到了,产生了影响力。在“慢读时光”,设有一个“个性漂书”专架。读者为有需要的人买一本书,存在书店,长者或学生可以仅20元购买一本“漂书”。 “个性漂书”就相当于内地慈善现在出现的“待用盒饭”、“待用面”和“待用早餐”等等,让贫困者以体面的方式得到雪中送炭的帮扶,如果说内地的“待用盒饭”仅仅是解决吃的浅表需求的慈善,那么香港的“待读书”就是高层次的精神慈善,体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文化建设慈善的“心”型慈善。让慈善的爱心通过“待读书”的送书之举来实现,不仅提高了书店的公益诉求,也拓宽了爱心图书销售渠道,是多赢之举。

  内地的书店的社会性活动屈指可数,除过热衷的签名销售,埋头卖书和赤裸裸的营销之术以外,少有培养读者、拉近读者、教育读者和温暖读者的贴近互动活动,虽然在书店买了书,但是对书店的陌生感依然存在,没有建立起熟人社会的温情和亲近感,很难再产生后续的积极购买力和凝聚力,不能不说是一种人文呵护和企业文化的缺失,影响了书店的社会形象。而近年来,香港三联书店新设了文化游项目,策划香港和内地的特色旅游路线,邀来文化学者任领队,与读者一同“文化寻源”。据介绍,香港联合出版集团每年组织500多项面向市民的文化活动,包括专题讲座、展览、工作坊、读书会、品酒活动等,市民可以免费参加。无疑,香港书店不厌其烦地注重售前的沟通和交情,体现了用心用人情铺垫图书营销的人性化策略。

  内地的图书盗版,其疯狂至极的程度让人汗颜,更不寒而栗,盗版图书是图书市场的恶性肿瘤,让很多热爱购书和阅读的人伤透了心,不断带着失望远离了书店和图书,也是造成阅读率持续走低的重要原因。而香港书店基本不用面对盗版的冲击。根据香港《版权条例》,任何人士如未获版权拥有人的特许,以任何贸易或经营目的,制作、输入、输出、出售、出租、公开陈列,或分发侵犯版权复制品,均属违法。联合出版集团表示,盗版在香港比较少见。香港海关的统计显示,海关2011年侦破过18宗有关盗版书籍的案件,2012年有15宗,今年至6月底则仅有5宗。有法必依,违法必究,违法严惩,不徇私情,这才是香港整治图书盗版的公开秘密。

  互联网鱼目混杂,由于缺少监督,难免泥沙俱下,香港人对待互联网的谨慎和挑剔,本身就是一种对自己,对文化和对社会负责任的表现,另一方面也表明了香港人对中国传统阅读文化的感念和敬畏、敬仰。目前,纸质图书依旧在香港文化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书店仍是市民购书的第一选择。去年香港书展期间,尼尔森进行的调查显示,受访者在过去一年购买印刷书籍的金额平均为1654港元;最喜爱的购书地点依次为书店(94%)、书展(67%)、书报摊(26%)、网店(19%)等;98%的受访者过去一个月曾阅读印刷书籍,其中75%的阅读时间超过10小时。书店在香港的大街小巷分布广泛均匀,随处可见,也是市民喜欢选择纸质图书的重要原因。

  香港的不少书店,存在于商业中心区,与名牌店比邻而居,租金不菲。尤其在铜锣湾、中环等商业中心区,因为租金高昂,小吃店、杂货店纷纷让位于金店、钟表行等高利润行业,书店能在此立足生存可谓“奇迹”。一面是网络书店的攻城略地,一面是电子书的外围包抄,但是香港的传统书店却能够在夹击中前景无限,香港书店,活得滋润,一家家书店,令寸土寸金的香港到处充盈着文化的绿洲。不仅滋润了市民的精神文化心田,也实实在在的提升了香港的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不仅体现了香港的城市人文精神气质,更提升了市民的文化素养,当然更是市民莫大的精神福祉。但愿内地的书店能够从香港书店的文化坚守、担当和人性化营销中得到启发。

关键词:香港书店,三联书店,图书,盗版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杨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