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全景河北>>科教文卫

河北对10类食品进行塑化剂监测 微量摄入影响小

http://www.hebei.com.cn 2013-08-26 08:54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自2011年我国台湾地区首次发现塑化剂超标后,内地白酒、药品、儿童玩具、塑料饭盒等也相继“中招”,使得塑化剂成为食品安全领域一个广为人们关注的问题。目前,我省已开始将塑化剂纳入全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对食用油、酒类、蔬菜、水等10大类食品中的塑化剂含量进行专项监测。其中,白酒和食用油是在全省监测,其他食品是小范围抽样。那么,塑化剂到底是种什么物质?对人体危害到底有多大?8月19日,记者采访了承担监测任务的省疾控中心有关专家。

  20多种塑化剂可使用在食品包装材料中,大量摄入可致女性性早熟

  在省疾控中心理化实验室里,记者看到一个褐色小玻璃瓶里,装有一种无色透明液体。省疾控中心理化检验所所长常凤启说:“这是一瓶分析用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塑化剂标准品,纯度为99%,别看只有0.25克,却价值不菲,要上千元才能买到。”

  实验室内对塑化剂如何检测呢?以检验一份食用油样品为例,理化检验所副所长秦振顺解释:先在食用油样品中添加大量有机溶剂乙腈,通过涡流振荡等过程加大乙腈与样品中塑化剂的接触面积,样品中的塑化剂就会通过溶解转移到乙腈中,由此对乙腈进行净化进而测算出精确的塑化剂含量。

  据介绍,塑化剂大多是酯类化合物,使用最普遍的为邻苯二甲酸酯类。目前我国进行监测的共有18种,常见的主要有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等。“塑化剂在工业上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剂,它主要使聚合物硬度、软化温度和脆化温度下降,而伸长率、曲挠性和柔韧性提高。”常凤启说,通俗地讲,就是能让硬邦邦的材料变得柔软有弹性,“工业生产中容许添加的塑化剂有一百余种,其中有20多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可以使用在食品包装材料中。”

  常凤启坦言,目前在学界公认的观点是,塑化剂的分子结构类似荷尔蒙(性激素),是一种“环境荷尔蒙”,若大量摄入,可能危害男性生殖能力并促使女性性早熟,也有造成畸胎、癌症的危险。由于幼儿正处于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发育期,塑化剂对幼儿带来的潜在危害会更大。

  但同时,也有研究表明,微量塑化剂对人体健康并没有明显影响。有动物实验发现,猴子体内的微量塑化剂在24小时至48小时内便可通过新陈代谢排出体外。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对塑化剂DEHP规定的每日耐受摄入量为每公斤0.025毫克。也就意味着,体重60公斤的人,如果终生每天摄入塑化剂1.5毫克,不会导致健康损害。

  塑化剂易溶于酒精与油,能通过加热等方式转移到食品中

  “几乎所有塑料制品都含有塑化剂。”常凤启认为,我们平常接触的食品包装材料、保鲜膜、矿泉水瓶、橡胶、人造革、农用薄膜、电缆等,都含有不同类型的塑化剂。

  国内外研究发现,食品中塑化剂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塑化剂被非法添加到食品中,二是从塑料盛装容器、管道或包装材料转移到食品中。“通过研究发现,塑化剂更易溶于酒精与油。”常凤启解释说,酒精和油都是有机溶剂,它们溶解增塑剂的过程相当于萃取,也就加速了塑化剂的析出。

  此外,加热也会加速塑料制品中塑化剂的溶出。“有些小摊为了显示卫生,经常会在碗上套上一个塑料袋,然后装上食物,这种方法主要是考虑卫生、避免不洁。”秦振顺表示,塑料袋遇热后,加快溶出的塑化剂会渗入食物中,长期食用会对人体带来伤害。“日常生活中,尽量科学选用塑料材质的食物容器,或优选不锈钢、玻璃、陶瓷等食物容器。”常凤启建议,保存食物最好少用保鲜膜、塑料袋和耐油纸等包装和盛放食物。同时少用塑料容器放油脂食品在微波炉中加热,因为微波炉加热时温度相当高,油脂性食品更会加速塑化剂的溶出。如果容器有任何摔伤或破损,建议停止使用,因为塑料制品表面如果有细微的坑纹,会加速塑化剂溶出。

关键词:塑化剂,监测,河北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河北日报
责任编辑:赵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