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慢雕塑 有损文明
国庆期间,南都记者走访了广州7处公园和景点,发现个别游客对待雕塑存在着不文明的行为:在雕塑公园,一位女士一屁股坐在“熊”的腿上,刚刚被保安劝离,一个孩子又站在了著名雕塑《艰苦岁月》的上面;而不远处的雕塑《挑战》基座上,坐着9位大妈;再远点的雕塑《九天九夜》上,3位大叔和1位老爷爷聊得正欢,还有人干脆躺着休息。此外,广州风情街的雕塑《今年水仙开得好》,“老人”的嘴里还被人塞进了一把嫩黄色的芝麻。(10月8日《南方都市报》) 就是没有美学细胞和审美能力的人,也一定对上述场景不敢恭维。因为它极不协调,破坏了人景和谐的氛围,结果自然无美可言。非但无美可言,简直就是丑陋的举动。 按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何以会有轻慢雕塑、破坏美景的行为?其中原委,可能有三—— 其一,缺乏公德意识。没有意识到公共空间的雕塑,也是公共财物,而爱护公共财物,是人在启蒙阶段就接受过的教育,是每一位公民的起码道德和行为底线。一个人,即便做不到为保护公物而献身,但至少应该做到爱护公物,不因自己行为的失当,带来损害公物的后果。攀爬、踩踏,甚至盗走雕塑上的部件,都不是爱护的表现。 其二,却乏审美情愫。审美情愫是审美修养的结果。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美的眼睛,首先来源于美的心灵——懂得美、敬畏美、爱惜美,不在美面前表现出任何轻慢、亵渎的态度,更不能去“调戏”美。就像几年前几位青轻男子在广州一公园与人像雕塑合影时,竟然作出“摸乳摸臀”的不雅动作那样。一个情商正常的人,不应该放纵自己的野蛮。 其三,缺乏细致管理。雕塑是公共场所的景观,有的雕塑还带有特定的内涵,乃至是宏大叙事,承担着重大命题。比如歌乐山烈士群雕,就寄寓了“宁死不屈”、“迎接曙光”、“坐穿牢底”和“前仆后继”的意义。因此对待雕塑,也要加强管理,采取设立围护栏和隔离带等多种措施,不让游客直接接触,避免用手抚摸用脚踩踏,或者骑在雕塑身上,把不文明行为发生的空间,限制在最小的限度。 西安兴庆宫公园里,有一个名为“和平天使”的雕塑,造型是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共同托着一只代表祥和平安的鸽子,但雕塑却屡屡被损。不惟鸽子遭殃,2007年10月,竟有人锯断铜质小男孩的胳膊,后经多方努力,雕塑的修复工作才告完成。为了防止和平鸽被盗,有关方面将鸽子尾巴整体焊在男孩手掌之上,但即便如此,还是有人屡屡“顺走”鸽子,让游人不胜郁闷。我相信,这些顺手牵羊的人也有爱美之心,不然不会把美占为己有,只不过刹那间魔鬼附身,让他们灵魂出窍,干出有损公德的事情。这实在是个愚蠢的作法。因为,当他们日后欣赏这只鸽子的时候,他们的内心深处,一定有一个不敢直面的记忆,这记忆,没准就是有损身心健康的病灶。 |
关键词:雕塑,景点,不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