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全景河北>>时政要闻

治理大气污染·他山之石之5:环保意识融入生活

http://www.hebei.com.cn 2013-10-11 11:09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在众多科幻电影和小说中,地球曾被无数次毁灭。它遭受的虚拟危机,无不是人类对自身处境担忧的折射。

  雷切尔·卡森在《寂静的春天》中引用美国当代著名散文家、童话《精灵鼠小弟》作者E·B·怀特的话来作为开场:“我们对待自然的办法是打击并使之屈服。如果我们不是这样的多疑和专横,如果我们能调整好与这颗行星的关系,并深怀感激之心对待它,我们本可有更好的存活机会。”

  “更好的存活机会”深藏在每一个人的行动之中。北京环保局前副局长、微博名人“巴松狼王”杜少中曾感叹:“环保基本靠风。”我们不妨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这句话:环保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环保要靠人人参与的社会风气。

  从世界一些国家或地区在树立民众环保意识、引导低碳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做法经验中,我们或许能有行动起来的紧迫感。

  1

  多管齐下,培养民众环保意识

  在德国尼尔廷根-盖斯林根经济与环境应用科技大学环境保护专业学习的中国留学生唐虓告诉记者,在德国,玻璃回收都是按颜色分类的。“颜色不同是因为玻璃中添加的物质不同,所以要分开回收。这是每个家庭主妇都知道的常识。”

  曾在台湾读书的网友Fan则向记者讲述了他的亲身经历:学校宿舍的每层楼都有分类垃圾桶。有一次,Fan把一团草稿纸扔进了“纸”的那个回收分类。没想到当天晚上,Fan被罚倒垃圾。“我自然难以理解哪里做错了。后来听了解释才知道,如果把纸揉成一团,就不能算作‘纸’的回收,因为难以观察到里面是否包有其他东西,只能扔进不可回收的分类。如果要回收,必须平整地放入或者只是对折。”“没想到垃圾分类可以细到这种地步。”Fan感叹道。

  以上两则小故事都反映出了一个事实:在这些国家或地区,环境保护的意识和知识已经固化为常识,渗透进当地民众的生活习惯中。

  当了40年教师的村井安成在东京都新宿区立环境学习信息中心工作。这所民间组织类似于环境教育的中介机构,负责登录环保组织信息,然后再分享给新宿区各个学校。在他们收集的当地小学生的一份日记中写着:“今天在电车上,我看到有人穿长袖,而且是黑色的正装。这在夏天是很不合适的,浪费空调。”

  村井安成认为,教育是培养环保意识的重要途径。“如果一个人在他小时候就培养起环保的意识,这种意识就会扎根在他心里。”

  与中国环境教育注重科学知识不同的是,日本的环境教育更倾向于“体验”,实践性很强。为此,有的学校在校园里开辟一块田地,让学生们种植水稻;有的则组织学生到垃圾处理厂参观废品回收发电的过程。

  现在,日本的文部省每年都会制订环境教育大纲,各个地区的教育机构进一步细化,具体到每一所学校里就是详细列举每个科目、年级和学期的具体活动表。

  此外,为培养起民众的环保习惯,一些国家十分注意在生活细节上的主动引导。

  以垃圾分类为例,我国的垃圾桶上通常写着“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但大部分人对如何进行物品分类并没有十分清晰的概念。在一些发达国家,垃圾桶会以“织物”、“金属”、“瓶罐”、“玻璃”等直观概念分类,方便民众投放垃圾。

  在新西兰,旅馆为了引导住客节约用水,会在卫生间设置一个热水按钮,每按一次热水就持续五分钟。五分钟后,住客需要走出整体浴室外再按按钮要热水。这样一来,大部分人为了不来回进出折腾,都会下意识加快洗澡速度。

 [1] [2] [3] 下一页

关键词:大气污染,治理,环保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河北日报
责任编辑:赵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