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型进行时:贫困县的生态脱贫探索
一群养马户的期盼 [现场] 几场风霜过后,周边草场上的牧草已经黄了。9月29日,距御道口牧场总部2公里的一处跑马场内,养马户们正在守望着,希望国庆长假能为他们多带来一些客人。 跑马场隶属于御道口牧场旅游开发公司,在公路边建起的几间简易房,竖起几排用来拴马的铁栅栏,就是这里的全部硬件设施了。 “今天这儿开发明天那儿开发,把‘马帮’撵来撵去的,多会儿才能安生下来?”一位养马户的话激起了其他养马户的共鸣。该跑马场的经营户有二三十家,主要是牧场的职工家属以及一些坝下的农民。 据养马户赵月军介绍,近十年来,马场已经换了四个地方,从牧场总部大楼东侧搬到如意河南岸,再搬到黄土山村后,最后搬到现址。“每个地方经营上两年,好不容易有了客源,却又搬了新地方。”经营着几十辆草地摩托的甄月玲,也是“马帮”中的一员。她盼望着能稳定下来,“好好弄弄,别老让我们跟逃荒似的。” “好好弄弄”,是养马户的期盼,也是一些游客的需求:因为没有停车场,游客的车辆就停在公路上,动辄就堵车;没有马棚,无论烈日还是大雨,马匹都得露天待着;没有粪便处理设施,越到旅游旺季,马圈内的臭味越大…… 养马户们反映,因为条件简陋,每匹马每年只能收入3000多元,而且近年来收入基本上没有增长。 “我正在起草报告,建议公司改善这里的基础设施条件。”马场经理孙学伟是个入职公司仅两年的年轻人,学习企业管理的他对马场经营有着很多新想法,他说:“如果报告能够得到公司的批准,明年这里将是一个新面貌!” [背景] 10月1日,新版《旅游法》正式实施。新法的实施,被业界认为是对旅游产业的一次大考。业界观察,新法实施后,团队游成本显著提高,选择传统跟团旅游的游客大大减少,而自助游、自驾游等休闲旅游方式则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井喷。 产业变革中常蕴含新机遇,如何在这样的背景下,抓住机遇,让本地旅游产业再上一层楼,成为围场面临的大考。 “游客的需求已经从单一的观光游向多元化需求方向发展。旅游产业也必须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在产品开发、硬件建设和服务体系的设计上,要进一步体现人性化、精品化。”围场旅游局局长廖海军介绍,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是围场要做的重点工作之一。 据了解,今年以来,全县已有3处旅游咨询中心投入使用,旅游公路沿线建设了9处旅游厕所、8处观景平台,并对全县范围内的旅游标识牌、宣传牌、店招进行统一规划设计、更新更换。而且,交通部门也积极申报项目,对县域内的3条国省道旅游线路200多公里的路段进行了大中修,投入达2.5亿多元。 “过去,我们会觉得蒸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包子,是一种壮观,是卖点;而现在我们则认识到,小屉包子冒出来的热气,才代表生活,关注这个,才可能更好地满足游客。”郝艳波说。 |
关键词:产业转型,围场,贫困县,生态脱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