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393省道沿线见闻:路边储煤场,扬尘几时休
造成我省的大气污染,有一个特殊因素:煤炭扬尘。随着供暖季节的来临,这个问题显得更为突出。 9月25日,石家庄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炭经营企业储煤场综合治理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今年年底前全面取缔无手续、违法经营的储煤场,达不到环保标准的储煤场立即停业整顿。 《意见》出台已经一个多月了,各地整治违规储煤场进展怎样?效果如何?就在严重雾霾连续笼罩我省中南部的10月29日至11月2日,记者驱车从石家庄市区南行进入393省道,对沿线的储煤场进行实地走访。 沿路一些村民不敢开窗,晾晒的玉米都蒙了一层煤灰 10月29日,记者从石家庄市区出发,南行至393省道石家庄段,只见路两侧分布着一些煤场,煤堆像小山一样,运煤的大货车和“三马子”进进出出。 “脏着哩,我们这里洗脸方式都和别的地儿不一样。”10月29日中午,沿线某村一位村民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洗脸。记者仔细观察,除了用香皂洗脸外,还要洗鼻孔和耳朵才算完事。这位村民无奈地说,鼻子里都是黑的,不这样洗,洗不干净。 即便不出门,也躲不过无孔不入的煤灰。在距离393省道不远处一位村民家,院里水缸盖子上覆盖着一层煤灰。他说,都不敢开窗户,否则屋里也会遭殃。 遭受煤灰困扰的不止是人,还有植被和庄稼。记者看到,393省道两侧的树木不是绿油油而是黑乎乎的。附近一位村民表示,由于煤灰太多,麦子有些授不上粉,一亩地就打600斤,很多人都不种了。 随后,记者在393省道旁发现了一堆晾晒的玉米,上面也是一层煤灰。“今天还没刮风,否则到处乌烟瘴气,你都看不到人。”附近一位村民说,刮风时在外边兜一圈,脸黑得就像下过煤窑。田地、道路、植物被煤尘“染”黑,包括行人和车辆在内,一切都笼在一片灰霾中。 有的储煤场无苫盖等措施,有的运煤车一颠簸就遗撒 记者将车停在393省道旁边一个小煤场,下车后仔细观察,发现煤场倒是有围墙,入口也洒了水。但是,围墙却非常矮小。从门口望去,煤堆全是露天堆放,没有苫盖,里边还有几辆装卸机往卡车上装煤。这时,忽然起了一阵风,卷着煤尘直刮过来,记者连忙用袖子捂住口鼻,闭起眼睛。 随后,记者发现,门口有一层薄薄的煤泥,鞋底子上也沾满了泥。这时,一辆大车载着煤经过。由于没有苫盖,随着汽车一阵颠簸,一些煤灰撒下来,又留在了煤场。 按照规定,围墙应该在11米左右,还要设苫盖等措施进行抑尘。一位村民苦笑着对记者说,11米!还设置苫盖?你看看那些围墙和防尘网,也就两三米,有些也就一人高。现在,一些营运的煤场都是“光着屁股”干活儿。再瞧瞧运煤的大卡车,行驶在道路上,只要一颠簸,屁股后边就会撒落煤灰。 在一处围墙标准不达标但仍在经营的煤场,记者问相关工作人员:“现在,对煤场整治得很严厉,你们还能经营吗?”该负责人说,有些煤场确实关了,再过段时间他们也可能要搬。 之后,记者来到其他一些道路,有些煤场已经关停了,但偶尔也发现一些煤场仍在经营,而且是“裸露”着进行作业,围墙、车辆冲洗设施等环保标准也不达标。 截至目前,石市已取缔储煤场481家、关停703家 连日来,就此问题,记者采访了石家庄市以及相关县乡的部门负责人。 据他们介绍,上世纪80年代开始,山西的煤炭开始通过井陉、赞皇、元氏、平山、行唐、灵寿等县和矿区运往山东等地,成为“晋煤东运”的通道,出现了很多储煤场,有些环保措施不达标,造成了污染。 几个月前,石家庄市部分县已经展开行动进行整治。元氏县7月份就开始了整治行动。该县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县原有315家煤场,目前已取缔120家左右,剩余的煤场已全部关停,进行整治。赞皇县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县原有276家煤场,取缔了113家没有手续的,有手续的煤场也进行了整顿,环保一定要达标。 不过一些负责人表示,目前正处于煤炭经营的旺季,不排除有个别煤场偷偷干的可能性。 赞皇县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联合乡镇进行巡逻,如果发现有偷偷营业且不达标的煤场,立即停水停电,毫不含糊。该县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采取有效措施,将村庄、路两侧的煤场全部关停整顿,没正规手续的一律取缔,有手续的达到环保标准了再开业,离村庄近的要搬离。元氏也将进行拉网式排查摸底,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加快推进煤炭经营企业储煤场综合治理,是市政府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石家庄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违法经营、不符合环保标准和规划要求的储煤场必须按期全部关停。截至目前,全市已取缔481家、关停703家。 同时,进一步完善本县煤炭物流园区(基地)建设规划,成熟一期、投用一期,2014年底前完成建设,引导当地储煤场全部进驻,实现规范管理。 |
关键词:储煤场,扬尘,393省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