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曝光台

乱收费为何屡禁难止 政府部门用权力伸手乱收费

http://www.hebei.com.cn 2013-11-05 10:24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为推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更加明显的成效,我省把治理乱收费列为集中抓好的十件实事之首,提出力争在12月31日前取得明显成效。

  乱收费之所以一再被群众痛斥,原因在于这种现象不但影响面广,且痼疾难除。连日来记者通过街头走访,发现随机接触的114位受访者中有82位遭遇过乱收费,在我省下力治理乱收费过程中,群众反映一些乱收费可谓花样百出名目繁多。在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在作怪?怎样才能斩断那些本不该伸向群众的乱收费之手?

  服务企业制造借口花样百出乱收费

  “原来每个车位每月租赁费只要50元,现在突然要涨到200元,简直太黑了!”11月4日,接受采访时,省会果岭湾小区业主张先生非常气愤。他说:“这叫什么事呀!买下了房子,却进不了小区门。”

  张先生所在的小区位于省会市区西部的新华路和西三环交会处。小区内的通知显示,物业公司受开发商委托,将对地上车位进行长期租赁,租赁价格为5万元至7万元,同时临时租赁的价格成倍提高。这一举措引发了小区业主的抗议。

  “那些车位明明是小区内的公共用地,高价租赁不就是乱收费吗?”张先生介绍,10月28日晚,因为物业公司拒绝没有接受租赁条款的业主车辆进入小区,导致小区门口路段发生大规模拥堵,还殃及了邻近的一条国道。

  记者连日来的调查发现,自1993年财政部出台《关于治理乱收费的规定》以来,20年间,乱收费现象并未销声匿迹,反而层出不穷。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乱收费项目也出现了许多“变种”。

  和张先生的遭遇一样,“守着道门就敢收费”的现象出现在许多地方:一位网名“畅通回家之路”的网友介绍,今年6月,他所在的省会陈章小区也出现了类似情况,业主进门受阻,甚至要打110报警求助;另外一位市民也反映,在省会桥西区某小区,住户必须花20元至30元为自行车或电动车办理车牌后才允许出入;而带孩子在省会人民会堂培训的刘女士则反映,培训班通知,会堂管理方要求培训学员每人缴纳10元钱办理出入证后,才能进出这个公共场所……

  我国已经进入了汽车社会,汽车在社会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由此,围绕车辆通行、停放以及出行过程中出现的乱收费现象,也成为记者历时12天的调查中,受访者们反映最集中的问题:

  受访者李先生反映,在滦县汽车站乘坐前往唐山东站的班车时,上车后司机表示,古冶区一带的路段堵车,要走高速,所以每个人要加收10元的“高速费”;刘先生遭遇的则是“过节费”,他从丰宁县城乘坐长途客车前往北京时,恰逢国庆黄金周,于是车上的乘务人员就向每位乘客收取了10元的“过节费”;鹿泉的大货车司机王师傅则表示,自己要通过所在车队每月上交800元的“买路费”,这样才能保证即便出现超载,也能获得有关管理者的“放行”。

  而来自邢台、遵化等地的几位受访者则表示,他们购置的商品房在交房时遭遇了乱收费扎堆的现象,想住新房要交十几项费用,其中有弱电系统装置费、网络接口费、燃气接口费、装修期间电梯维护费……名目各异,却多无依据。

  政府部门依托权力伸手乱收费

  “镇里出面来收的这笔费用叫‘安全费’,每家店铺5000元,如果不交,你的店铺就不得安生,要么有执法部门来检查你这,检查你那,要么有社会闲散人员上门骚扰。”来自衡水市的王先生介绍了他的遭遇。

  据他介绍,今年3月,他所在的乡镇要求全镇100多家企业门店每家交纳5000元“安全费”,这笔费用主要用来建设镇里的办公大楼,交费时也没有开具任何书面凭证。

  作为一个小商铺的经营者,王先生沉默了半年之后才敢把这消息向媒体透露。他说,政府部门这样的行为,几乎等于抢劫。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乱收费现象之所以屡禁不绝,一个主要因素就是有关政府部门“该出手时没出手,不该伸手时乱伸手”,换而言之,就是该免费提供公共服务的时候没有提供,不该收费的时候却收了。

  据记者观察,在这些现象中,很多时候,能明显地看见政府部门不该伸的那只“手”在伸向企业、商户或者居民的口袋。

  无独有偶,今年4月,有媒体披露,省内某地质监部门也曾向当地食品、化工等企业收费,“其中有证的企业收5万元,没证的企业收10万元”,所收费用将建设质监局新大楼。

  一些部门在明目张胆地向商户、企业乱收费的同时,往往又会不开票据,或者召开“防记者会”,以求保密,躲避上级部门的调查和监督。

  除此之外,很多乱收费项目则被隐藏在复杂的行政程序之中,变无偿服务为有偿服务。来自沧州、保定等地的受访者告诉记者,到政府部门办事曾遭遇过这样的乱收费:开张无房证明要花50元,办理首套房证明要花80元,领个结婚证要花几十元甚至一两百元……而在有关规定中,前两项均为免费服务,第三项只需花费9元工本费。

  在另外一些乱收费现象中,受访者认为,表面上看,这些乱收费与政府部门无关,但背后却跟执法者个人利益有着扯不清的关联。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市民表示,他曾经因为车辆没有及时年检,在高速上被交警查到,交警叫来了一家拖车公司。在向警方交了600元罚款后,又向拖车公司支付了1800元的拖车费,这位先生心生疑问:当时我的车还能开,必须要拖车吗?而且拖车七八公里收这么多费用合理吗?

  有关部门在答复类似问题时表示,拖车公司的收费是市场行为,与执法者无关。但有媒体深入调查却发现,高速公路上的某一路段通常由一家拖车公司承包,车辆出现事故或者被执法者查扣时,警方也总是固定地把救援和拖车任务交给相应的承包者,这就形成了事实上的垄断。

  投诉无门成本过高令大多人选择沉默

  记者这次调查的114名受访者中,有82人遭遇过乱收费,但是只有7人选择了向媒体反映或者向主管部门申诉,大多数人选择了沉默。

  在没有投诉的人群中,有人认为“别人都接受了,我还能怎样呢”,还有人表示“投诉也不管用,算了吧”。

  但记者调查发现,选择不投诉,还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其一,被乱收费费用数额较小,相反,投诉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等成本支出可能要远超预期,即便能追回被乱收费的费用,也得不偿失;

  其二,由于乱收费者多不出具正规票据,被收者很难拿出证据;

  另外,普通的居民和经营者对于我们的行政管理体制并不熟悉,不知道该向何处投诉。

  “期待政府该出手时要出手,管管这些乱收费的。”省会市民李女士所居住的小区物业费突然涨价了,她明知道物业方面违规,但自己还是感觉无力对抗。她说:“社会这么复杂,大多数人都没有站出来,光我自己站出来,谁知道会遭遇什么不测呀!”

  不具备和乱收费方抗衡的力量,显然是李女士说这话的心理背景。一个现实是,省会1000多个住宅小区,没有成立业主委员会的超过90%。这种组织的缺失,不仅使业主缺少对抗乱收费的后盾,也使得物业和居民之间少了一个可以沟通的桥梁。

  还有遭遇乱收费者担心,一旦投诉和对方闹翻,恐怕会招致对方报复。

  孩子在省会某公办幼儿园就读的马女士表示,今年幼儿园换了园长,连续让孩子买了3套衣服,教材费每学期也增加到近300元,“你不交,孩子上哪儿去上学呢?”

  另一位家长也在烦恼之中,他的孩子在省会一所以外语教学著称的中学读初一。他没想到的是,在这所管理规范的学校,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竟然是一本指定的教辅材料——《××中考辅导材料(河北版)》,而相关规定显示,该校已严禁教师私自给学生订购教辅材料。这位家长感慨:“孩子要完成作业,还是得去买!”

  一位孩子已经考上大学的家长表示,经历了名目众多的教育乱收费,对学校隔三差五让孩子交钱的事儿已经习以为常了。

  快评斩断灰色利益链条

  每一项乱收费,背后都极有可能存在一条灰色的利益链条。要根治乱收费,就必须把这种利益链条斩断。

  停车乱收费,是记者调查中受访者反映最多的乱收费项目。是什么导致物价部门制定的停车收费标准得不到执行?有媒体在调查时发现,省会街头的停车场存在层层转包现象。

  一位知情人士介绍,如果第一承包人需要每月上交1000元的任务,他转包时就会把任务额提高到每月1500元,而再次转包时,这笔费用就有可能增加到2000元以上……后继的承包者只有收更多的钱才能保证有钱可赚,而层层加钱的结果便是车主买单。

  也许有人会问,最后承包和经营的人能不能越过中间转包者,从源头上去承包。答案是否定的。这些占据城市公共资源而设置的停车场,因为历史和现实因素,并没有拿到一个公开的市场上就其经营权进行招标或者拍卖。

  了解了停车场背后的利益关系,也就了解了众多乱收费现象的成因。一句话,乱收费现象的存在,背后是乱收费主体和某些部门乃至某些管理者之间存在着利益输送。

  之所以强调是“背后”,是因为经过多年来的整顿清理,乱收费现象总体上说已大大减少。新问题是,许多乱收费披上看似合法的外衣,正在通过隐蔽的手段和方法来施行。

  从另一个角度讲,乱收费的受益者之所以要维系这种利益格局,背后是有动力支持的。比如,1993年公务员薪资制度改革,国家提出建立“地区津贴制度”,各地可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水平、财力状况制定自身的“津、补贴”。据不完全统计,各地擅自发放的名目达到300多项。而其来源之一,就是利用手中权力或者资源,通过乱收费而取得财政预算外资金,并通过小金库等形式成为单位福利。

  消灭乱收费,显然要斩断某些权力、资源占有者与乱收费主体之间的利益输送。在更深层次上讲,就是要把市场的交给市场,让行政之手多些束缚,让部门少打些自己的“小算盘”。

  斩断乱收费背后的灰色利益链,国家层面已经拿出了具体举措。11月1日在北京召开的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对利用“红头文件”设定的非法收费项目应一律取消。我们期待着这样的要求尽快落地,让乱收费背后的灰色链条彻底消失。

关键词:乱收费,政府,权力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河北日报
责任编辑:赵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