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全景河北>>社会法制

记播绿使者、塞北林场副场长程文秀28载绿色追求

http://www.hebei.com.cn 2013-11-06 17:17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从韶华到白首,为梦想此生无悔

  出市区、过崇礼、经张北、到沽源,记者一路被他感动着。每一片林木,他都如数家珍,每一片绿色,带给他的都是快乐。

  林业人都知道,在干旱的坝上地区种活一棵树,那叫一个艰难,程文秀说那也意味着生命的奇迹。出生在缺树、少树的沽源,程文秀对树有着莫名的亲切;工作在沽源20年,程文秀像养儿育女般抚育着绿色。

  程文秀的家乡有一棵老榆树,树东的村子叫东一棵村,而家乡所在村便叫西一棵村。这西一棵,指称的就是那棵珍贵的老榆树。春天捋榆钱、冬天打雪仗,这棵双臂环抱不过的老榆树是儿时程文秀和伙伴们的“乐园”。程文秀说,是这棵老榆树织就了自己的梦想。

  在沽源工作期间,全县600多个村庄,每一座山,每一条沟,他都走过。“以前没有汽车,这沟沟岔岔都靠两条腿。”他说得平淡,仿佛从未有过苦和累。

  1982年,程文秀高考,成绩优异,能选择的专业很多,医学、农学是许多同学看好的,而程文秀最终选择了河北林学院林业专业。当时全班只有四个人报林业。

  “毕业咱回来,为家乡多种些树,把这坡,这沟都变绿!”他的高中、大学同学李文林至今仍清晰地记得程文秀当时的话。两个人一起上了大学,又一起回乡,一起工作。整整28年过去了,当年意气风发的小伙子如今鬓角已见白发。李文林如今在沽源县森林公安局工作。程文秀也始终没有离开过这个行业。

  梦想,预示着最令人向往的未来。坚持梦想,便是创造未来不竭的动力,那是一种来自心底浩大而不可抵挡的力量。正是这一力量,支撑着程文秀创造出绿色奇迹。

  做愚公敢为先,让荒山穿上绿衣裳

  坝头沿线,是首都的北大门,为京北第一屏障。坝头的生态环境直接影响着京津地区的生态安全。1998年,中央领导高度重视,多次调研,作出在张家口、承德两市“再造三个塞罕坝林场”的重要指示。1999年6月,塞北林场项目正式挂牌启动。工程建设总体规划198万亩,分三期完成,涉及赤城、崇礼、沽源、张北、万全、尚义沿坝6县的39个乡镇和8个国营林场。

  传统造林,最主要是挖鱼鳞坑。但坝头沿线十年九旱,常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并且植被稀少,“救命水”流失严重。一次大规模造林,到了第二年,能成活的也就三分之一。“年年栽树,年年补种”成为造林瓶颈。

  没有决心,将止步不前;没有创新,就不能持续发展。

  “让林驻沙退荒山染绿是林场几代人的梦想,造林瓶颈不解决,恶性循环就无止境。”2005年,程文秀任林场副场长,他决心要攻克这一难关。

  经多方研究、总结、借鉴,程文秀创造性地提出水平沟整地和大鱼鳞坑+水平沟相结合的汇聚径流的整地方式,在山坡上沿等高线布设沟沿,变急流为缓水,将雨水留在山上,并适当扩大鱼鳞坑的规格,增加蓄水量。在雨热同期的7—9月份,只要抓住一两次有效降雨,就能解决长期困扰林区造林存活率低的难题。

  这一方法在崇礼县清水河上游综合治理示范工程区进行试验。程文秀和气象部门积极联系,当有较大降雨形成时,立即组织人运苗上山,在降雨来临前集中栽植,第二年,这一林区苗木成活率达到90%以上。

  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程文秀还创新出不同方法,推行“看天植树,就墒造林”、冷藏杨树插条造林、“三水”造林、半隐藏式草方格治沙等新技术,保证了苗木成活。

  坝上缺雨,为了保障幼苗成活,林区植树主要集中在雨季,这一段日子是程文秀最忙碌的时候。往往早上不到7点就上山,晚上7点多才回到驻地,为了节省时间,他和同事每天带着水壶和干粮上山,干粮多是烧饼、咸菜,饭是凉的,水也是凉的,程文秀很早就落下胃疼的毛病。后来,他就将干粮放在太阳下,晒热乎些再吃。

  造林前,要进行实地规划。规划一面坡,需要到对面山顶察看,才能了解总体情况。山与山之间看着距离近,但没有路,往往要绕很远。常常一天下来,程文秀要走三四十里山路。每个林区、每面坡,每条沟,根据立地条件,选用的树种不同,还需要察看土质。遇到陡坡,人上去站都站不稳,程文秀就趴在地上,一锹一锹挖,土露出来,抓在手中,摩挲,辨别,确定树种……时间久了,虽然程文秀练就只要看当地植被情况,就能判断土壤情况的本领,但他依旧习惯挖一锹土,捻一捻,看一看。这样的活儿枯燥、乏味,他却甘之如饴。

  “林业是一个周期长,见效慢的行业,必须有‘愚公精神’,能吃苦耐劳、持之以恒、无私奉献,否则,将是一事无成。”程文秀说。

关键词:塞北林场,副场长,程文秀,绿色追求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张家口新闻网
责任编辑:杨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