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全景河北>>社会法制

大山的儿子 —塞北林场副场长、党支部书记程文秀

http://www.hebei.com.cn 2013-11-06 17:17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种树最是个技术活儿
 
     塞北干旱少雨无霜期风沙大,短地区,在一个历史上以来树就很少,曾经几代人年年造林不见林的地区,如何把梦想变为现实,光苦干不行,最需要的是科技和创新。很多人劝他不要接这个担子,他却说“作为林业人,作为共产党员,不能看见困难就退缩,这个难题攻克不了,张家口的林业就发展不起来”。凭着对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专业的执着,程文秀着手研究干旱地区树木如何保水技术。白天,他蹲在地里,研究土壤墒情和反复试验比对树木水分亏缺的适应及耐旱程度。晚上,他伏在办公桌前,对照研究,查阅书籍,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和反复,经过两年的潜心研究,终于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三水”造林技术。三水即收集雨水,覆膜保水、严重干旱根部注水的办法,突破了坝上干旱地区造林的最关键的保水问题。解决了保水这一关键难题,程文秀进一步大胆学习研究,发现杨树插条在-5℃条件下恒温冷藏可以使插条处于休眠状态,雨季再拿出栽植。利用这一技术,程文秀打破了春季干旱少雨造林成活率低的瓶颈,有效的延长了造林时间,提高了造林的成活率。目前,塞北林场已经形成春季以栽种裸根落叶松、杨树、沙棘为主,夏季以栽植营养杯容器苗木,秋季以补植山杏和裸根苗的三季造林模式,减少了投资成本,极大的提高了造林速度和效率,形成了“一年三季造林,当年成林,当年成景”的良好效果,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双丰收。虽然创新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成功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09年,他承担了清水河上游水土保持工程,借鉴坝头防风固沙工作经验用于水源地治沙,一上来现实就给他来了个下马威,种植的杨树插条,当年一场大风,就全军覆没。没有办法怎么样?找;没有经验怎么办?试。经过3个月的奔走学习,提出了半隐藏式方格治沙的法子;经过3个月的现场实验,形成了本地化,真运行,大规模推广施工,一举解决了沟壑大坡度水土流失严重的治理问题,使清水河市区段河道淤塞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为市委、市政府节约了大笔资金,得到了省市领导的一致好评。
 
    心里总得装着老百姓
 
    如何将一个符合党心、民心的历史性呼喊的行动落到实处。只有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心愿,呼喊才能得到最广泛的真诚的响应。占老百姓的地,造国家的林,处理不好群众的关系,林场就无从谈起。这次,程文秀放下了锄镐,拿起了纸笔,走访林区附近的百姓人家,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经过多方征求意见,他提出要调动百姓造林护林积极性,最重要的是形成一个新的造林机制。他借鉴国有林场的经营和管理办法,实行灵活多样的营造林机制,大力推行股份制造林和非公有制造林,提出了“不造无主林,不栽无主树”的林改目标,推行“林场、乡、村、农户”四级股份合作造林,最大限度的照顾了造林区群众的利益,同时也扩大了造林队伍,降低了造林成本,据初步核算,塞北林场一亩地造林补助资金为300元,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而且就造一次,补三年这劲头,连承德的条件都不如,可是却创造了一个不到60名职工的林场在短短的十三年时间,营造了近百万亩林地的奇迹。林地产权明晰了,百姓退耕还林收益增加了,百姓护林积极性增加了。在老百姓和林业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林区扩大了,树木成材了,老百姓也在树林子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希望。沽源县榛子沟村的王文花,对此深有体会。她说:“现在我们在林子里种植药材、搞林下养殖,收入比以前可强多了”。说到这一切,一名老太太笑得合不拢嘴,动情地说:“村子变化大了,孩子们都有出息了。”如今,坝头沿线尚义、张北、崇礼、宣化县、赤城、沽源的老百姓都从林场中得到了实惠,人均收入都有了大幅度增加,代代走不出去大山的人,也走出了大山,带回了致富的信息。

关键词:塞北林场,程文秀,副场长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责任编辑:杨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