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婴岛”是鼓励弃婴还是呵护生命?
《南方都市报》载:深圳福利中心近期透露,将在明年年初建起深圳第一个弃婴岛。所谓弃婴岛,是效仿发达国家的做法,为弃婴提供室内庇护场所,设置有保温箱、排气扇、被褥,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充足的氧气,来者只需要在离开前按一个延时按键,几分钟后就会有人来将孩子送到福利中心。 为人性之恶兜起了底线 木须虫(公务员):遗弃婴儿情法难容,而现实难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情理上讲,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不是万不得已是不会遗弃。当父母所具备的条件,难堪育婴之负时,去苛求其固守人伦道德底线,只能是奢望。与其一味地禁止遗弃,逼着父母偷偷四处乱扔,置死活于不顾,还不如有一个规范而统一的渠道,一方面给予被弃婴儿一个良好的生命保障;另一方面相对于无序领养,还是一个合法回归社会的通道。“弃婴岛”便是这样的一个通道,其意义是对生命尊严的尊重,并在此基础上,在反对遗弃与更有效提供婴儿生存权利保障上求取最大公约数,并不是对弃婴行为的鼓励与纵容。相反,“弃婴岛”为人性之恶兜起了底线,让那些父母在不得已为之的状态下,有一个下下之善的选择。 为弃婴建构一道安全防护网 杨朝清(社会学研究生):在没有弃婴岛之前,弃婴现象客观存在,不会因为没有救助场所就没有弃婴,也不会因为弃婴岛的设立使得弃婴现象愈演愈烈。通过饱含制度善意的人性化手段,为弃婴救治乃至生存创造更大机会,为弃婴的生命权益“保驾护航”,使得弃婴和正常儿童一样享受生命的尊严,让弃婴悲苦的人生,变得温暖起来。 面对弃婴,我们不能停留在对人性自私冷漠麻木的指责,而是应该“制度补血”。毕竟,弃婴不应该成为社会的“弃儿”,不能生活在边缘地带让人生慢慢变异。在弃婴遭受苦难的时候,找得到救助的通道也能够及时被救起,用人性化手段体恤每个公民,体现出社会对个体的温情,体现出国家对个体的制度之爱。 为弃婴筑起一道周密的安全防护网,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设置弃婴岛仅仅是一个开端。在社会保障、公共救济、法治建设上给予弃婴更多的社会支持,依然任重道远。 更该思考如何减少弃婴 郭元鹏(职员):建设弃婴岛的确会使弃婴现象增加,这是因为弃婴岛让那些有丢弃孩子意愿的家长看到了“希望”。但,总而言之,弃婴岛的建设还是利大于弊的。我们如其纠结于弃婴岛究竟该不该建设,倒不如理性面对弃婴现象。一方面腾出力量建设弃婴岛,为弃婴建设温暖家园。一方面要想方设法,减少弃婴现象。 弃婴现象的发生很复杂,也很简单。它无外乎这么几种情况:一者,是早婚早恋产下的弃婴;二者,是性从业人员产下的婴儿;三者,是合法夫妻产下的病残儿童。找到了弃婴的根源,我们就可以减少这种现象。比如,面对病残婴儿多发,需要孕期关爱的温暖。对于孕期的妈妈,是不是可以提供价格低廉甚至是免费的胎儿健康体检,将不健康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其次,对于那些确因生活困难,看不起病的病残儿童家庭,是不是可以实施到位的救助。 保障儿童生命应排在首位 然玉(媒体评论员):现代社会,既是一个生命价值被普遍信仰的社会,也是一个精细分工的社会。基于此,当可推出两个结论:一方面,弃婴理所当然应该获得最大程度的社会救济;另一方面,针对弃婴问题,福利中心、民政部门等只负责更好地救助。追查遗弃者,并将之治罪乃是警方的职责所在……尤需要说明的是,倘若非要排序,保障儿童的生命权利,绝对要排在强化“禁止弃婴”此一社会规范之前。 降低弃婴率、制裁弃婴者,以及救助弃婴群体,这三者始终是并行不悖的,理应不存在所谓相互干扰、彼此掣肘的可能。联想到现实种种,我们最应该担心的,或许并不是弃婴岛等所提供的“过度救助”会助长不正风气,而是一贯的“救助稀缺”正在侵犯被弃儿童的权益,并事实上扭曲了公众对于“何为合理且必要救助水平”的判断与预期。 不得不承认,弃婴岛所提供的,仍不过是一种底线性、起码的儿童救助覆盖,却让很多人痛陈其害、如临大敌,凡此一幕幕未免显得悲哀且荒诞。 |
关键词:弃婴岛|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