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打造“升级版的农村”而非“缩小版的城市”
推进改造提升农村面貌,要“打造升级版的农村”,而不是“打造缩小版的城市”,切忌盲目追求城市的洋气阔气,把城市的元素统统搬到农村,把农村搞得不像农村。 11月28日上午,我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举行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专题新闻发布会。省委农工部、省住建厅、省环保厅、省财政厅、省交通厅、省农业厅就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推进情况进行了通报。 省委农工部:打造升级版现代新农村 ●全省农村95.3%的村庄完成了“四清”工作 省委农工部副巡视员、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张宝强说,截至目前,全省农村95.3%的村庄完成了“四清”工作,共清理各类垃圾5547.7万立方、杂物1574.2万立方,清除残垣断壁155.2万处,清庭院820.3万处。今年3029个重点村到位项目建设资金58.6亿元;99.9%的村庄完成了规划编制;98%的村庄建立起了垃圾处理长效机制,年投入保洁经费2.7亿元,保洁员队伍达到1.56万人;道路硬化完成7040.4千米,铺设自来水管道8576.4千米,增加供水家庭25.3万户,改厨8.5万户,改厕11.9万个;完成民居屋顶改造6.9万户,墙体改造1480.1万平方米,门窗改造23.1万户;植树350.6万株,新增绿地244.1万平方,建环村林带732.5千米;整治标语广告23.9万处,建设村庄标识2371处。 张宝强说,从10个省级示范村看,除了1个新建中心村正在施工建设外,其余9个改造提升试点村庄15件实事基本完成,村容村貌、环境卫生和公共设施均得到彻底改观,主街道全部水泥硬化,小街巷铺上了碎石或旧砖,街巷两边实现“林、乔、灌、花、菜”综合绿化,家家户户用上自来水、无公害卫生厕所,村里有了排污管道和处理设施,民居进行了墙体和坡屋顶改造,建成了融田园风光、便民服务、休闲娱乐、富有浓郁乡村文化特色于一体的升级版现代新农村。 ●多模式推进,不搞“一刀切” 今年6月9日,省委、省政府组织召开了全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推进会,对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标志着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正式启动。 “在推进改造提升行动中,要求充分考虑农村与城镇的功能性差异,突出乡村特色,保持田园风光,注重农村文化传承。不同村庄间注重突出个性,打造独特风格,切忌‘千村一面’。”张宝强说,针对每个村发展基础、人口规模、资源禀赋、民俗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多模式推进,不搞“一刀切”,不照搬城市建设模式,不破坏生态环境,重在整理改造,不搞大拆大建。注重在建设模式上坚持分类指导,在推进路径上坚持分类指导。“把面貌改造提升村庄划分为规划保留村、中心村、历史文化特色村进行规划和改造,同一村庄内也因户施策,需要什么就先建设什么,什么迫切就先改造什么,避免千篇一律。” ●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资助农村改造提升行动 全省整合各级涉农资金一百多亿元,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集中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集中向试点村投放,统筹用于重点村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用足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增减挂钩指标收益的全部用于置换出建设用地的村庄改造提升,土地出让收益拿出一部分用于农村面貌改造提升。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资助农村改造提升行动,对工商企业捐款和投资建设农村公共设施,可按规定享受税前列支等优惠政策。 ●明年重点再推进3000个重点村 张宝强介绍,近期的目标是在继续抓好今年3029个重点村和5000个帮扶村的基础上,明年重点再推进3000个重点村,要求一步到位,全部高标准,15件事全部办好,改一个成一个。面上分项推进,先把厕所改建、饮水安全、道路硬化、垃圾处理、村庄绿化、危房改造6件事抓好,用三年时间消灭连茅圈、路边厕和旱厕。 “远期目标是到2020年,彻底改变全省农村落后面貌,把我省农村打造成‘环境整洁、设施配套、田园风光、舒适宜居’的升级版现代农村,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要求。” |
关键词:农村面貌改造,升级版农村,缩小版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