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专家共求治霾之策 减排技术研究越来越细
减排技术研究也越来越细 源头治理,成为与会者的共识。围绕源头治理的技术创新,也成为一些与会者重点关注的内容。 造成雾霾天气的直接污染源是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使用过程中的排放物,包括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等。由此,“煤”和“汽车”成为会议中被提到最多的词汇,对于燃煤等方面的治理也成为热议点。 然而,当国内各地都在致力于“气化城市”、改燃煤为天然气的时候,来自日本的专家却表示:“日本的燃煤发电厂的排放标准已经达到了天然气的排放标准。” 日本电源开发公司原社长中垣喜彦从事电力开发50多年,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日本发电企业在脱硫、脱硝和除尘方面的技术进展。 中垣喜彦展示的幻灯片上的数据显示,一台锅炉正常使用40年后,其效率和最初运行时仍然保持一致。他表示,最重要的技术是提高发电的效率,每度电的燃料使用量降低了,单位产量污染物的排放就会减少。 从与会学者的交流中可以发现,日韩对减排治污的技术研究非常细致。 韩国机械研究院原高级研究员李锡奂关注到,公路和轮胎之间的摩擦,也是产生PM2.5和PM10的源头,而且急刹车时所产生的污染物同正常行驶时也是不一样的。 汽车排放以及行驶过程被视为污染的重要源头,因此峰会也吸引了长安、丰田等多家汽车制造企业的代表,他们透露,大气污染防治,已经为汽车厂商在技术创新方面带来了新的挑战。日本一家汽车企业的代表表示,降低汽车冷启动时的排放,就是他们的技术攻坚方向之一。 而同样来自韩国机械研究院的责任研究员金洪石则在关注汽车之外的机械排放。他发现,工程机械和农业机械的尾气排放也是数量巨大的,目前韩国已经着手解决此问题。 “这张照片是无方向性电磁钢板,很复杂的话题,简单说其特点是又轻又强。”日本钢铁联盟常务理事宫本武史的介绍,让在场的一位我省钢铁业人士备感差距。据介绍,这种钢材成为生产混合动力车的首选,其质轻性强的特点,使节能减排的效果倍增。 |
关键词:雾霾,治理,减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