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企业家容错机制 国资国企改革向上海学什么
实施分类监管,优化国资布局 2 “企业亏损,外界会指责我们国有资产流失;企业赚钱,外界又会说我们凭借垄断地位与民争利。”一位国企人士曾经的困惑,将在新一轮改革中消除。 在上海的改革中,为突出国企不同的市场属性,分类监管被作为重要原则。林益彬透露,目前上海56个国企已经完成功能分类,实现对号入座。 在上海的设计中,国企被分为三类:竞争类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兼顾社会效益,努力成为国际国内行业中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企业;功能类企业,以完成战略任务或政府重大专项任务为主要目标,兼顾经济效益;公共服务类企业,以确保城市正常运行和稳定,实现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引入社会评价。 我省一位关注国企改革的专家指出,分类监管,突破了对国企功能定位不清的问题,国企将不再是简单地追求“资产保值增值或企业利益最大化”,而是回归国企作为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本意,在更高的层面上谋求“百姓福利最大化”。 有关专家还指出,上海对于国企的分类监管,还有着“优化国资布局”的进一步考虑。 数据显示,上海国资的40%左右分布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领域。林益彬认为,这种布局对上海城市产业提升的带动作用不够强,而且上海国企中还有一批落后产能企业,不适合城市功能定位。 把国有资本的好钢用在刀刃上。上海提出了计划用3到5年的时间,将国资的80%以上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民生等领域,既可提高国企存量资金的使用效率,也使国企资金的使用与国家战略、政策导向实现更高程度的融合。 反观河北,既面临着加快发展的艰巨任务,又面临着结构调整的巨大压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国有资产接近一万亿元的省内国企,理应在这个“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发挥更大作用。然而,现实是,省内一些国企本身就集中了许多落后产能,同时也是污染的重要源头,另有一些企业扭亏增盈尚属难题。 “河北全省的国有资产接近一万亿元,具体到我们企业的国有资产也不是小数字,怎么样使河北这些资产活起来、强起来,怎么样让国企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这对于主管部门,以及企业负责人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一位省内国企人士认为,可以借鉴上海经验,实施分类监管,优化国资布局。 |
关键词:国资,国企,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