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桥东区:管理实现数字化 社区零距离[图]
2012年12月13日,在张家口市桥东区建国北路社区,计生协管员朱海云(右)利用社区安装的信息管理系统,不到半个小时,便核实了低保户赵东君(左)的家庭信息,为其开具了生活困难证明。 1月9日,张家口市桥东区建国北路社区,计生协管员朱海云仅用几秒钟便统计出辖区65岁以内的已婚妇女的数据。而在以前,这样的统计需要七八个社区工作者忙活两三天才能完成。 桥东区去年4月建成的连接区、街道、社区的为民服务绩效追踪信息管理系统(简称数字社区),让朱海云和同事们的工作效率迅速提高。该区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将网格中所有居民的家庭状况、住房、就业、计生等信息数据有效整合,实现了社区服务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和信息化。 1 社区管理不再“一个本子一支笔” “我是低保户,儿子在劳动技校上学,学校办理学杂费减免需要社区开具生活困难证明,证明好开吗?”去年12月13日,家住建国路广电小区的居民赵东君找到了朱海云。“我们核实完情况,马上办。”通过数字社区调取该居民的详细信息,不到半个小时,朱海云便为赵东君开具了证明。“每天,我们都会将入户走访、居民诉求处理等情况及时记录在数字社区里,这既是对社区工作的即时总结,也能更好地接受上级领导和居民的监督。”朱海云说。 “您好,您是赵东君吗?您是否到社区给孩子开过证明?您对社区的工作效率和态度满意吗?”1月9日,桥东区民政局工作人员武晶对各社区进行了抽查回访。“社区工作人员态度很好,事情办得也很快,我很满意。”赵东君笑着说。 “居民对社区服务不满意怎么办?”“我们对回访过程也在系统内进行记录,如果有居民不满意,我们会通过系统以邮件的形式,反馈给承办人员重新办理,直到居民满意为止。” “过去,居民来社区办事,工作人员有没有积极去办,办的结果居民是否满意,没有一个有效载体来监督和考核。数字社区的出现,改变了社区服务与管理‘一个本子一支笔’的传统模式,在进一步提高社区服务管理水平的同时,也让居民享受到了信息化的便捷服务。”桥东区民政局局长杨崇俊表示。 2 鼠标一点就知道谁住哪儿 “为实现联系群众无盲点,我们将全区9.7万户城区居民划分为513个网格,每个网格明确一名社区工作人员作为网格管理员,还将全区97780套实有房屋全部录入系统,同时将网格中所有居民的信息也录入系统,建立了居民信息数据库,做到了‘按格定责、按房管人’和‘查房知户、查户知人’。”杨崇俊说。 在“居民信息”一栏,笔者随机点取一住宅小区的户信息,里面详细罗列了户籍等12项相关内容;再点击户中任何一位家庭成员,便可了解到居民姓名等38项具体内容。武晶告诉笔者,系统还特别对空巢老人、独居老人建立了联系人的相关档案,将他们儿女的姓名和电话做了详细记录,在老人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在第一时间联系到家人。“我们输入居民的名字,就可迅速找到他所住的房屋,不仅为公安部门提供了许多帮助,还帮居民找到了失散的亲人呢。”红南社区党总支书记王姝玲回想起四个多月前发生的一件事。 去年9月10日上午,阳原县70多岁的张焕民大爷来到红南社区找多年未见的姐姐张凤英,而姐姐原来的住处早已拆迁,电话也已停机。社区工作人员了解到他姐姐的一个女儿姓翟,爱人姓任的信息。通过系统搜索、筛选,社区与翟女士取得了联系,很快找到了张大爷的姐姐。“咱们社区办事效率真高。多亏了你们,要不我和姐姐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面。”张大爷激动地说。 3 社区工作实现一键通 在具体工作中,桥东区利用这一系统,构建了以房屋管理为基础,以居民管理为主要内容,以网格区划管理为主要手段的社区人口基础数据库,为管理部门决策和开展业务提供了基础数据。 武晶告诉笔者,这几天,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正在搞一个宫颈癌的课题研究,医院计划在桥东区随机选取8个社区,在每个社区随机选取170个育龄妇女进行免费检查,需要区民政局配合调取8个社区育龄妇女的资料进行抽样。通过这个系统,武晶仅仅用几分钟便将全部资料统计并导出。“这要在以前,统计汇总可是一件麻烦事。”武晶说,以前,在完成民政、计生、劳动保障、综治等部门的统计任务时,都要大本、小本的翻台账,多次重复入户才能统计结果上报数据,费工、费时、又费力,而且许多信息更新很慢。“系统实现了各种数据的汇总、提取以及各工作岗之间的资源共享,提高了事项办结效率,使社工从重复的工作中走出来,能有更多的时间走进居民生活,了解居民需求。”桥东区五一路街道万嘉社区居委会主任侯燕霞说。“数字社区建设的最终目的,归根到底是要为居民服务。”杨崇俊说,作为在全市率先创建的数字社区,今后他们还将对系统进行完善、升级,使其功能更加多元化,把更贴心的公共服务、细致入微的社会管理送到老百姓的家门口,真正实现社区服务的“零距离”。 |
关键词:张家口,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