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关注促进救灾慈善更加透明高效
芦山地震震后抢险又过去一天,人们急切想知道灾区还需要哪些物资,什么样的方式能够最给力、最直接帮助灾区。因此,除了关心政府和军队的进展,各路慈善机构与公益组织的救援行动,也成为焦点。 目前在雅安灾区,不仅传统慈善机构如红十字会、中华慈善总会等正全力以赴救灾,一些近年兴起的民间公益组织也非常活跃,成为重要的救援力量。比如,由李连杰发起的国内第一家民间公募基金会“壹基金”,在震后第一天就筹得捐款过千万,21日升至3100万元。由腾讯、百度、新浪等企业发起的公益平台,在募款、寻人、救援等方面也表现抢眼。而地震当天,最早行动起来的,是14家成都本地公益组织组成的“420联合救援队”,他们不仅在地震发生后立刻投入救援,成为首批到达灾区的先锋之一,更可贵的是,当发现社会车辆开始堵塞安全通道,可能影响专业救援,他们“带头让路”,以理性和专业精神参与救灾。 经历过五年前的汶川大地震,国人在巨大伤痛和损失之中,也看到了慈善的力量。在那之后,我们对于公益慈善,变得更加严格。虽然2008年至今,慈善机构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刺伤了公众的信任,但是根据《2012年度中国慈善透明度报告》,我国公益慈善行业“年度透明指数”为45.1分(满分100分),与上一年度相比提高了46%。尽管公众对慈善机构的财务信息披露仍有较大不满,但客观而言,包括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内,确实有更多机构开始完整披露自己的年度财务报告。这说明,公众关注和舆论监督的压力,对慈善透明及组织健康,已经产生积极影响。 民间公益组织蓬勃成长,在雅安地震中以“黑马”姿态赢得重视,同样也是这种公共舆论压力的结果。这些民间自发形成的公益组织,虽规模有限,但要想吸引更多资金支持和志愿者参与,就必须在制度上干净透明,在救援行动上灵活高效,甚至在技术手段方面,要更具创新精神。此次公众向雅安灾区捐赠,渠道呈爆发式增长,各路“草根基金”重点不同,有效弥补了官方救援和大慈善机构可能遗漏的地区与领域。高科技企业还开发了通过支付宝、二维码等方式捐款的新平台,拓展“微公益”,汇涓涓细流而成大爱力量。 成都420救援队的参与者指出:在灾后救援第一阶段,民间机构更多是参与和配合,监督援助资金和物资使用等;更重要的任务是关注下一步的援助与重建。如此找准定位,发挥机动性特点,更能与政府救灾”谋定而后动“形成协同效应。这样的经验,起步于五年前汶川地震,到三年前玉树地震则已基本成熟。本次救灾中,关于慈善机构能否与政府对接,共享一些信息和资源,已成为讨论的要点。而公众也注意到:地方公益组织反应迅速,熟悉情况,救援针对性强,监督也更便利,那么,未来是否不局限于灾区,各地也可更宽容于类似公益联盟的形成…… 现在,公众都在盯着灾区的救援力量,无论是官方背景的,还是草根平台的,大家不仅看筹款数字的变化,更关心每个慈善组织能否在善款使用上,真正做到效率公平兼顾。这样的要求,是所有公益组织必须跨越的标杆,也是中国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保障。(燕赵都市报评论员刘采萍) |
关键词:地震,公众关注,救灾慈善,透明高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