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垃圾书要杜绝“赶时髦读书”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一项题为“你遇到过‘垃圾书’吗”的在线调查显示,73.2%的受访者直言当下“垃圾书”很多,其中34.2%的人认为“非常多”。在阅读数量不断减少的同时,我们的阅读质量也面临着不断下降的危险。(5月2日《中国青年报》) 当下不少人读书,已经远离了修身养性、补充知识等初始目的,而让读书成为了一种时髦活动,仅仅当做一种炫耀工具。因为缺乏独立判断,总是被出版人、荐书人,被花花绿绿的宣传广告及评价牵着鼻子走。而诸多出版人以及书榜排名,包括专家推荐,已经陷入了唯利是图的倾向中,给“垃圾书”留下了空间。 扭转垃圾书满天飞的局面,就要杜绝时髦读书,多一些独立批判性阅读。特别在图书选择上,根据自己的个性判断,善于在良莠不齐的书刊中选出精品,在书海中淘出真正的金子。读书就像买衣服,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自己最需要的才是最优选择。有了这种独立意识,就算是“垃圾书”势头再猛,你不跟风不盲从,自然就不会上当受骗。 其实,阅读本身就是一种个性化的文化活动。当我们将鉴赏和阅读的梯子摆放到他人身上,让自己的思维成为人云亦云的藤蔓,这本身就是一种不自信。如果说,出版人的低俗化、功利化是产生“垃圾书”的市场推手,“赶时髦读书”何尝不是隐形的负面推手呢? 正因如此,诸多读书人积极倡导独立性阅读,比如爱默生在《书籍》一文对读者提出三条实用准则:第一,决不阅读任何写出来不到一年的书;第二,不是名著不读;第三,只读你喜欢的书。著名学者彭建新也说:读书就像吃东西一样,不要赶时髦。选书的时候不要买那些地摊上的垃圾书,要选像三联、中华书局等正规出版社的版本。 如果更多读者,在购书的时候,不去盲从和跟风,就对“垃圾书”形成了一种无声的市场抵制,“垃圾书”卖不掉了,精明的出版商自然就会调整出版方向,不得不将精华作品奉献给读者。(建言献策□耿银平)
|
关键词:垃圾书,赶时髦,远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