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专题库>>专题新闻

新型城镇化:从概念到行动

http://www.hebei.com.cn 2013-05-07 16:26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从高环境冲击型转向低环境冲击型

  传统的城镇化,是高环境冲击型的,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而新型城镇化是低环境冲击型的,是环境友好型的城镇化。我们知道,城市与自然界最大的差别是前者降解功能过弱、生产和消费功能过强。城市要把废水、废物、废气排放到周边地区去,因而城市对周边环境的冲击极大。城市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必须走低环境冲击型道路。

  实现从高环境冲击型向低环境冲击型转变,城市建设要坚持“四线”不变———紫线,即历史文化遗产、古代墓葬群、古城镇遗址、历史街区;绿线,即生态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公共绿地、防护林、永久性农田;蓝线,即海岸线保护区,江、河、湖水系;黄线,即污水、垃圾处理等重大基础设施。本质上讲,坚持“四线”不变就是从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产业等方面入手进行系统治理,减少城市对环境的干扰。

  从放任式机动化转向集约式机动化

  机动化与城镇化是同步发生、相互作用的。传统的机动化是放任式的,往往会让城镇化产生一系列严重问题。因此,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完成由放任式机动化向集约式机动化的转变。

  从放任式机动化向集约式机动化转变,一是从交通资源供给转向需求管理。需求管理的基本策略有:(1)减少内城停车位、提高停车费;(2)增加公交专用道与步行街;(3)在内城划出收费区域;(4)收取车辆牌照费;(5)增加“无车日”天数;(6)按“单双号”或不同编号车牌出行等。二是从一般公共交通转向大容量宜人化公共交通,特别是要通过建设BRT系统,实现零空间和零代价的“双零换乘”。三是从单纯考虑快行系统转向慢行系统与快行公交系统并重。四是从城市综合交通转向区域综合轨道交通。轨道交通可以使站点周边土地因交通可达性的优化而增值,因此,可以借助交通导向开发模式(TOD),在轨道交通进出站口发展生态新城。

  从偏好大型、集中式基础设施转向关注小型、分散、循环式基础设施

  传统城镇化偏好大型、集中式基础设施,这样的偏好实际上还是受工业文明时代福特式生产体系的影响。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建设小型、分散、循环式基础设施应当成为一种趋势。

  第一,应当重建城市的“微循环”。“微循环”首先体现在“微降解”方面,正是因为城市缺少“分解者”,所以要把垃圾、废水、材料等就近、就地循环利用。第二,旧城改造要强调“微更新”。要倡导“有机更新”,减少“大拆大建”。第三,要多建设“微绿地”。使屋顶、立体绿化、行道树、小公园成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主力军。第四,要积极发展“微农场”。“微农场”结合城市空地和建筑绿化创造宜人环境,既能满足市民回归自然的愿望,又能缩短食品生产链,确保食品安全。第五,要积极拓展“微空间”,也就是从重视城市地表建筑转向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努力发掘城市空间利用效率。

  从少数人先富转向追求社会公平

  城镇化不能只关注经济效益,更要侧重社会效益。当前,在城镇化过程中,收入不均等、基尼系数上升、行业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等已经成为非常棘手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第一,要从对劳动力流动的放任不管转向有序“进城”。在放开中小城市户口管制的同时,采取积分式申请落户及轮候式方法来解决大城市外来人口融入城市的问题。第二,对农民工提供免费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帮助他们尽快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第三,推行城乡公共财政供给均等化。要促使城镇的供水、公交、燃气等基础设施向周边郊区农村延伸。大力加快村镇和贫困地区农村的医疗、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的发展。第四,要让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在全国“流动”起来。第五,全面推行数字化城市管理。数字化城市管理有利于建立服务型的政府,让市民更加满意。

  从房地产市场的单轨制转向市场与保障相结合双轨制

  住房具有商品和生活必需品的双重属性,仅凭市场化的单轨制住房供应,必然会造成投机炒房、少数人占有多套住房、住房空置率上升和房价持续高涨等现象,从而造成城市空间分配严重不均。

  推进新型城镇化,要实现住房供应从市场的单轨制转向市场与保障相结合双轨制。也就是说,低端要有保障,中端有扶持,高端有市场。我认为,目前我们要控制房价上涨,重点是要实行“三去”的办法:一是以差别化信贷去杠杆化,因为杠杆化最容易造成泡沫;二是以大量建设保障房去市场供应的单轨化,因为市场不可能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三是以房产税或空置税去住房市场的投机化。

关键词:城镇化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燕赵都市网
责任编辑:王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