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发改委“网聚美好安徽”宣传素材
二、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1、2012年省重点项目推进情况 自2004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861”行动计划以来,全省上下持之以恒、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着力扩大有效投入,促进了全省经济平稳健康较快发展。2012年,根据省九次党代会和省人大十一届五次会议精神,对“861”行动计划内涵作了进一步调整提升,将“8”整合与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八大主导产业一致,即:电子信息和家用电器、汽车和装备制造、材料和新材料、能源和新能源、食品医药、轻工纺织、现代服务业和文化产业;“6”相应调整为:综合水利、交通网络、生态环保、城镇化、人才、民生。“1”为目标,即到2015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 按照提升后的“861”行动计划,组织实施2012年“861”项目投资计划,并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全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698.5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41.1%,约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44.7%,开工项目1686个,为年度计划的124.3%;竣工项目754个,为年度计划的203.2%;其中,亿元以上开工项目1584个、续建项目1403个、竣工项目662个。 2012年,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抢抓国家政策机遇,主要针对需报国家完善审批手续的项目,建立了省重大项目推进机制,编制实施重大新开工和前期工作项目推进计划。截至2012年底,列入计划的81项、101个项目中有73个项目前期工作取得进展,其中36个项目获批并开工建设。 二、2013年重点项目及重大前期工作项目推进计划安排 1.2013年重点项目安排。2013年“861”计划拟安排重点项目5237个,总投资81794.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500.6亿元,分别比去年高340个、27607.9亿元、1753亿元。其中,续建项目1904个,总投资22127.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922.9亿元;计划开工项目1470个,总投资14754.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577.6亿元;储备项目1863个,总投资44912.9亿元。计划竣工项目529个。符合省委、省政府提出的2013年开工建设1300多个超亿元项目,推进1500多个超亿元在建项目建设,建成400多个亿元以上项目的要求。 2.重大前期工作项目推进计划安排。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重大项目建设的意见》要求,经多轮征求意见,初步编制完成2013年省重大前期工作项目推进计划,明确了各项目牵头责任单位、目标任务、工作节点等,推进计划拟安排项目122个,总投5816.7亿元,其中,报国家审批的重大项目81个,总投资4677.7亿元,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将按程序报请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推进。 3.一季度全省重点项目建设情况。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形势,省政府及时出台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的意见,各地各部门不等不靠、早动员早部署,精简项目审批手续促开工,着力破解建设项目要素制约,总的看,全省重点项目建设投资延续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向好态势,整体推进形势良好,但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较多。主要特点如下: 1.各地重点项目建设普遍开局较好。1-2月,合肥市新开工项目631个、同比增加46个,芜湖市在建项目(不含房地产)1254个、同比增加125个,黄山市“十大工程”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5.1亿元、同比增长15.2%,蚌埠市在建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约48.2亿元、同比增长33.1%,马鞍山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约99.4亿元、同比增长15.3%。 2.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力度加大。一批牵动力强的在建项目加快建设,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前两个月完成投资2.65亿元、2号线开工以来已完成投资6600万元,鑫晟8.5代线项目预计年底实现产品点亮和量产,安庆800万吨/年油品质量升级改造项目已进入工程扫尾阶段;项目开工步伐加快,绩溪抽水蓄能电站、淮水北调先期工程郜湖大沟段工程等一大批项目陆续开工,阜阳、滁州、天长等市开展集中开工活动,如阜阳市集中开工项目203个、计划投资126.27亿元,滁州市集中开工61个项目、总投资达193.5亿元。 3.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加强跟踪催批,芜湖长江公路二桥可研报告获国家发改委批复,淮南平圩电厂三期、首矿大昌霍邱300万吨/年钢铁等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核准,江巷水库工程等项目可望于近期获批立项,龙源定远县能仁寺、华能怀宁县石镜等12个项目约60万千瓦列入国家能源局“十二五”第三批风电项目核准计划。 4.各地申报省“861”项目积极性依然较高。今年“861”项目虽然申报标准提高,单个投资规模要求在亿元以上,储备项目投资规模在5亿元以上,但各地各有关单位申报省“861”项目积极性依然较高。今年“861”计划拟安排重点项目5237个,总投资逾8100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约6500亿元,分别比去年增加300多个、27000多亿元、1700多亿元。初步判断,通过各方共同努力,能完成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全年开工建设1300多个超亿元项目,推进1500多个超亿元在建项目,建成400多个亿元以上项目,实现投资超6000亿元的年度目标。 下一步打算:1.实施2013年“861”项目投资计划。今年“861”项目投资计划已初步编制完成,即将报请省“861”重点建设项目领导小组会议审议后印发实施。 2.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前期工作。2013年省重大前期工作项目推进计划(草案)已初步编制完成,其中需报国家履行审批手续的重大项目80个,总投资4600多亿元,明确牵头责任单位,按确定的时间节点跟踪调度,并确保调度事项落实。同时,对省内审批项目,要着力精简审批手续,提高审批效率。进一步完善项目谋划机制,争取落实谋划专项经费,努力谋划一批牵动力强、综合效益好、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项目。3.着力破解重点项目建设要素制约难题。加强协调调度,研究建立与国土资源、环保、住建、林业、电力等单位有效衔接机制,保障“861”重点项目用地指标、环境容量等要素供给。省级预留的独立选址用地计划指标,优先安排“861”项目建设。加强重点项目推介,强化项目融资服务,确保金融机构在信贷投向上要进一步加大对“861”项目的支持力度。(省发改委重点办主任王爱华) 三、区域协调发展情况 今年1月至2月,我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进出口总额等多项经济指标增幅领先中部、居全国前列。分区域板块来看,皖江示范区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占据67%的比重,增幅高于全省0.1个百分点。皖北六市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达106.3%,高出全省平均水平近30个百分点。显然,不同区域板块的竞相提速、发力赶超,让全省经济以更加稳健、更具后劲的姿态运行在快速增长的轨道上。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今后5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的主要任务,也是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部署。”省发改委主任张韶春表示,随着国家战略规划全面覆盖我省各大区域,全省区域发展正在构筑崭新的发展格局。 皖江示范区:再造新优势领跑小康路——打造五大品牌,实现转型跨越,推动皖江示范区率先建成全面小康 【视点】皖江示范区启动建设时,曾经确立了“三年见成效”的奋斗目标,而中新苏滁现代产业园的建设无疑是一大耀眼成果。这个园区自2012年4月28日启动建设以来,迄今不足1年,已经吸引了一批10亿元以上投资项目,包括投资20亿元的新越光伏材料、11亿元新盛诺光电科技、11.6亿元仙乐生物保健等项目与园区正式签约,国内家用化妆品龙头企业——拉芳集团投资12亿元在园区设立华东销售中心生产基地。如今,皖江示范区正在成为资本、技术、人才等发展要素加速集聚的热点区域:今年1月份,皖江示范区实际到位省外资金177.6亿元,占全省65.0%;新建亿元以上项目51个,占全省68.9%;吸引外商直接投资6亿美元,占全省67.6%。 作为全省区域经济的“龙头”,皖江示范区不断强化着领先优势。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的发展路子越走越宽,省级以上开发区建成区面积由715平方公里扩大到831平方公里,其中,约1/3的开发区已经建设成为产城融合的新城区,扩大了中心城市在经济上的辐射能力和人口上的集聚能力,步入了城镇化快速推进的更高发展阶段。 根据今年省“两会”作出的部署,我省将着力推动皖江示范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面对更加激烈的区域竞争态势,皖江示范区将通过打造五大品牌,再造区域发展新优势:加快集聚人才、技术、资本等发展要素,打造“宜业皖江”;健全涵盖企业、行业和政府的信用体系,营建“信用皖江”;培育激发创新创造的文化环境,塑造“文化皖江”。 加快物联网、未来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建设“智慧皖江”。建设高效低耗的生态经济体系、山川秀美的自然生态体系、安全稳定的环境保障体系,构建“生态皖江”。 这既是皖江示范区在更高发展平台上的转型之路,也是全方位集聚发展要素的跨越之路,必将在促进全省区域协调中发挥更大的示范和带动效应。 皖北六市:创业新热土活力增长极——发展速度领先,经济比重提升,加快建设“四化”协调发展先行区 【视点】 4月7日,中科云智慧(宿州)产业园项目领导小组在宿州召开工作会议。国家发改委专家刘峰在会上表示,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市,构建立足区域、服务全国的信息化支撑平台,对推进“四化同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中科院云计算中心与宿州市联手建设的这一信息产业平台,落户于宿马现代产业园,是宿州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撑项目。由宿州市与马鞍山市共建的宿马现代产业园,2012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0.32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5亿元;签约项目27个,投资总额304亿元;开工项目28个,投资总额80多亿元。根据规划,这一产业园近期将发展成为集聚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吸纳30万人口的宿州城市副中心,探索农业大市“四化同步”发展的现实路径。 自我省连续出台一系列振兴皖北的政策措施以来,皖北地区发展明显提速,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在全省保持领先,在全省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也在不断提高。据省统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2年,皖北六市生产总值4885.6亿元,增长12.5%,增幅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总量占全省比重由2011年的28.3%提高到28.4%。皖北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 四、安徽省村民自主建设机制创新与实践——农村公共建设投资管理体制重大改革 一、村民自主建设机制的创建背景2008年,安徽省启动水库移民项目实施,按照国务院〔2006〕17号文件要求,移民项目要实行民主管理,以移民村为基本单元,尊重移民群众意愿。但现行农村公共建设管理体制落实不了这个要求,项目建设由政府主管部门包办代建,项目申报、审批等前期工作,全过程在政府部门内部运作,设制的项目决策程序没有农民参与环节,难以体现民意;项目实施由政府主管部门作为项目法人,通过招投标方式建设,管理部门只与承建商打交道,不与农民打交道,农民成了无奈的旁观者。 由此引发的问题日益突出:管理环节多,截留挪用严重;建设方式单一,没有农民的直接参与,建设成本高;建管过程不对村民公开,缺乏民众监督,贪腐易发,“政绩、形象”工程时有发生。 在此背景下,我们面临着是代民作主还是由民做主、是官本位还是民本位、是政府部门代建还是村民自建的重大选择。省发改委和财政厅根据国务院17号文件精神,经过大量的调研,决定革除政府部门代建,以长丰县陶西村自建道路为范例,吸收已有村民自建经验,创建了村民自选、自建、自管、自用和政府监管服务的建管机制(简称村民自建)。 |
关键词:安徽,发改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