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专题库>>专题新闻

省发改委“网聚美好安徽”宣传素材

http://www.hebei.com.cn 2013-05-16 21:00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

  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把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2010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成立了省长任组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导小组,设立了2010年-2015年每年5亿元的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建立了重大项目调度机制,并将战略性新兴产业纳入省政府对地方政府目标考核体系,引导各市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形成了上下联动强力推进的良好局面。

  1、201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

  2012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5000亿元,对全省工业的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一是企业数大幅增加。至2012年末,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数1876户,比上年净增327户,增长17.4%。二是总量迅速扩张。2012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连续跨越4000亿元和5000亿元二个台阶,全年产值达5094.1亿元,占全部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11年的16.4%提高到18.1%。三是增速不断趋稳。从月度增长看,全年各月累计增幅保持在30%以上,全年增长33.1%,高出规上工业15.9个百分点。四是引领作用不断增强。2012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全省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30.7%,拉动全省工业产值增长5.3个百分点,对全省工业的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三个产业产值均超千亿元。

  2012年,我省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稳步增长,部分行业增势强劲。从总量看,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产值超过千亿的有三个产业,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产值1345.2亿元,位居第一,电子信息产业和新材料产业分别为1323.3亿元和1017.4亿元。从增速看,新能源汽车产业同比增长62.9%,继续保持高位;节能环保产业增长51.4%,增幅较上半年提高20.5个百分点,较年初提高29.7个百分点,跃居第二,新能源产业和公共安全产业也都保持45%以上的增长。

  合肥、芜湖成为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域,产值占全省半数以上。

  2012年,全省各地战略性新兴产业继续快速发展,集聚化发展趋势更加明显。从总量看,全省16个市中,总量超过200亿元的有7个。其中,合肥、芜湖总量居前,产值分别为1598.7亿元和971.6亿元,占全省的比重分别为31.4%和19.1%,合计超过全省一半;铜陵、蚌埠、滁州、马鞍山、淮北等五市产值超230亿元,占全省比重在5%-8%之间;阜阳、淮南、池州、宿州产值不到100亿元,居全省后列。增速方面,有8个市增速超过35%,淮北市和马鞍山位居前列,超过45%。

  15亿撬动1500亿,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凸显,重大项目投资超全年计划35个百分点。

  2010年至今,安排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15亿元,支持了全省141个项目,总投资1508.4亿元,财政资金的引动撬动作用显著。鑫晟8.5代TFT-LCD生产线、中建材蚌埠玻璃设计研究院超薄显示玻璃等一批带动性强的产业链关键环节重大项目获得支持,有效加快了项目建设进度。2012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千百十工程”调度项目292个,总投资3123.9亿元,其中年度计划投资592.2亿元。全年累计完成投资802.1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35.4%,超额完成全年计划。

  2、2013年工作部署

  1).继续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

  为加快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和《“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探索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模式和新机制,培育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国家开发银行和部分地方政府,开展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试点。我省与江苏、广东、湖北省及深圳市一同列入试点。

  成为试点省后,省领导对试点工作十分重视,多次作出具体指示,并亲自赴国家发展改革委专题汇报。我委把这项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深入谋划,认真推进,会同省财政厅、开发银行安徽省分行确定试点方向、组织编制试点方案。经反复讨论并请示省领导,最终确定依托合芜蚌试验区进行产业集聚发展试点:以合肥为主的合芜蚌新型显示产业、以芜湖为主的芜马合智能专用装备产业、以蚌埠为主的蚌合芜硅基功能材料产业。目前3个产业集聚发展试点方案已由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联合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

  2013年,我委将继续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一是争取新型显示、硅基功能材料和智能专用装备等3个产业集聚发展试点获得国家批复。二是抓紧推进集聚发展试点的首批项目前期工作,尽快开工建设。三是继续探索促进产业集聚的政策环境、体制机制与引导方式,争取开展省级层次的试点,为进入国家试点打基础。

  2).继续做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安排工作

  2013年的专项资金支持项目申报工作正在进行中,目前共有110个项目通过申报材料审查,总投资315亿元。

  3).继续做好国家资金的争取工作会同相关市发改委和企业,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信息化、航空航天、智能装备等领域,加强项目谋划,争取更多项目开工建设,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计划。(省发改委高技术处处长笪艺武)

  六、服务业发展情况

  贸易和服务业处

  1、发展情况

  2012年,全省上下抢抓发展机遇,积极实施“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认真落实促进政策,深入推进国家和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和重大项目建设,全省服务业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发展增速创3年来新高。

  (一)规模贡献提升。全省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629.4亿元,同比增长11%,分别比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提高2、1.8和1个百分点,呈现逐步加速的发展趋势。2012年服务业增幅位居中部地区第2位,比上年提升了3位;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32.7%,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实现10年来的首次回升;服务业实现地方营业税收入325.2亿元,增长19.1%,占全省营业税比重达72%;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29.9%,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服务业迎来发展的拐点。

  (二)投资增势良好。全年服务业完成投资7801.9亿元,增长32.5%,占全社会投资比重51.8%,分别比上年提高6.8个和3.4个百分点。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商务服务、科技研发、信息软件、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投资分别增长70.8%、198.7%、36.3%和50.2%,高端服务业投资不断加速。

  (三)消费品市场繁荣。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85.6亿元,增长16%,增幅高于全国1.7个百分点,居全国第2位。其中,城镇和农村消费分别增长16%和16.3%,农村消费环境和消费水平得到较大改善。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全省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中文化用品增长29.3%,汽车增长19.6%,石油及制品增长26.3%,建筑装潢增长35.7%,化妆品增长23%,金银珠宝增长21.9%。

  (四)引资势头强劲。随着产业转移和示范区加速发展,服务业逐步成为外来资金投资重点,成为外资“蓄水池”。全年新批服务业外商投资项目74项,合同利用外资8.28亿美元,同比增长28.1 %;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4.45亿美元,增长49.4%,增幅比前三季度提高12个百分点。(五)新兴行业发展迅猛。以动漫创意、出版发行、广电传媒等为代表的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成为服务业发展新的增长点。服务外包增势强劲,逐步向高端领域拓展。金融业增势良好,全年增长16.5%,高于GDP增速4.4个百分点。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居中部省份第三位,增幅居中部第二位,比全国高3.7个百分点。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货运量增长16.2%,客运量增长15.0%。全省实现旅游总收入跨上2000亿元大关,达2620.3亿元,比上年增长38.7%。其中,接待入境游331.5万人次,旅游收入15.6亿美元,分别增长26.1%和32.5%;接待国内游客2.9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521.6亿元,分别增长30.2%和38.9%。

  二、下一步工作.2013年服务业发展主要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扎实推进服务业规划实施。省“十二五”服务业发展目标和任务已经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督促各有关部门、各市进一步实施好规划,加大实施情况检查,做好规划中期评估工作,确保发展目标实现。积极指导协调各地和服务业重点行业主管部门制定本行业发展规划。认真落实国家“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结合国家确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转变发展方式,拓宽发展思路,进一步加快全省服务业发展。

  (二)进一步落实服务业发展政策。着力抓好服务业发展政策的贯彻落实,加大落实力度,督促各地、各部门认真执行政策中提出的土地、财税、人才、价格、改革等具体措施,加大检查力度,把落实情况列入工作考核范围。鼓励各地、各部门细化分解政策措施,制定具体服务行业和领域的促进政策,形成工作合力。

  (三)深入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继续推进黄山市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总结综合改革试点经验,国家试点工作基础上,优选一批经济基础好、总量规模大、服务业优势明显、发展特色鲜明的县(区、市)开展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创新发展模式,完善体制机制,逐步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加强综合改革试点研究,制定试点促进政策和考核评价办法。

  (四)规划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在现有的20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基础上,再审批20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促进服务业产业集聚、企业集中、资源集约、发展集成。积极落实和完善服务业集聚区支持政策,推动各地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和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区内重点项目和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

  (五)加强服务标准化和知名品牌培育。做好重点服务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和实施,推进5个国家级、40个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加大服务企业争创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和安徽省名牌工作力度,力争全年新增省级以上知名服务品牌20个。

  (六)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全省服务业重点项目库,围绕重点领域,谋划一批带动性强、支撑作用大的项目。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认真做好对口项目申报准备工作。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强项目监督,确保工程质量,充分发挥重点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

  (七)积极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目前我省已经被国家批准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下一步可能扩充交通运输业等服务行业列入试点范围,根据《安徽省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试点方案》(皖政〔2012〕95号)文件精神以及国家扩容要求,我委将会同有关部门深入研究试点开展对服务业发展影响,积极做好试点行业营改增各项工作,及时掌握企业税收变化情况,进一步加快全省服务业发展。

  (八)完善服务业统计考核制度。做好服务业发展的统计监测、形势分析和信息发布。组织实施对各市和省有关部门服务业发展绩效考核,提高各地、各部门发展服务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九)加强服务业形势分析和调研。及时研究服务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按时完成季度、年度服务业形势分析。加强服务业发展调研,重点研究服务业发展环境和举措、服务业重点产业发展等,为制定政策提供依据和参考。(省发改委贸服处处长章新洲)

关键词:安徽,发改委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长城网
责任编辑:邢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