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全景河北>>科教文卫

二点委夜蛾范围扩大 早防控阻击“农业新害虫”

http://www.hebei.com.cn 2013-05-29 10:36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近年来,二点委夜蛾发生范围不断扩大,危害日益严重。我省专家经过8年努力破解其生长之谜。如今麦收临近,我省已进入二点委夜蛾关键防治期,专家提醒——

  近年来,二点委夜蛾发生范围不断扩大,危害日益严重,已成为威胁黄淮海地区玉米生产的严重虫害。我省是二点委夜蛾的重灾区,年发生面积达千万亩。经过8年联合攻关,我省科技人员与基层植保技术人员破解了二点委夜蛾生长之谜。日前,研究成果“农业新害虫———二点委夜蛾暴发机制及治理研究与应用”已通过专家鉴定,整体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根据目前调查,今年我省二点委夜蛾越冬代成虫整体虫量高于去年,但各地分布不均。”5月20日,在对我省多地监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后,二点委夜蛾研究专家、省农科院谷子研究所植保专家董志平提醒,各地应高度重视,提前做好早期防控。

  越冬代成虫量高于去年———密切关注6月份温湿度气候条件

  “根据目前调查,今年我省二点委夜蛾越冬代成虫整体虫量高于去年,但各地分布不均。”5月20日,刚从监测现场回来的省农科院谷子研究所植保专家董志平表示,各地应密切关注6月份温湿度等气候条件以及一代成虫发生时期和虫量,为早期防控做好准备。

  近期对二点委夜蛾越冬代成虫进行监测显示:大城县4月28日至5月13日诱蛾量为405头,去年同期只有99头;宁晋县4月1日至5月7日诱蛾量为71头,去年同期为19头;平山县4月18日至5月15日诱蛾量为114头,去年同期为100头;正定县4月23日至5月13日诱蛾量为14头,去年同期较高为44头。董志平说:“今年越冬代成虫日诱蛾量最高达到了158头,出现在平乡县4月28日,去年日最高诱蛾量为44头,出现在平山县4月20日。”

  目前,我省已进入二点委夜蛾关键防控期。“二点委夜蛾喜欢隐蔽潮湿的生态环境,怕干旱高温,为此,6月份气候条件直接影响一代二点委夜蛾发生数量。”董志平补充道,雨水多、湿度大,有利于二点委夜蛾的发生;反之,雨水少,干旱高温不利于二点委夜蛾发生。

  2005年,我省在国内外首次发现二点委夜蛾对玉米造成危害。自此,董志平率领的专家团队开始对这种重要的农业新害虫进行系统研究。“当时我们发现,二点委夜蛾食性杂,至少能取食13科30余种植物;繁殖能力强,单雌产量可达500余头。具备暴发性害虫的特征,具备大发生潜力。”

  近年来,二点委夜蛾发生范围不断扩大,到2010年,该虫在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沧州、衡水等我省中南部夏玉米产区普遍发生,局部地区发生严重,田间危害率高的可达到30%-60%,成为当地的重要害虫。2011年,二点委夜蛾在我国黄淮海地区六个省全面大暴发,发生面积达3290万亩,占到夏玉米播种面积的20%。

  “由于我们已经掌握了该虫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并提前对当年虫害情况进行了准确预测,为此虫害没有对我省夏玉米产量产生大的影响。”董志平介绍,在防治技术方面,我省制定了《二点委夜蛾预测预报技术规范》和《二点委夜蛾防治技术规程》两个地方标准,为该虫的预报和防控提供了依据。“2011年以前,主要在田间见到危害后进行防治,用药量大。”董志平说,目前在深入了解其发生规律后,将防控关口前移,以无公害的农业防控为主导,狠抓成虫期防控,大大减少田间用药量,避免了田间危害,达到了较好的防控效果。

  秸秆还田新耕作制度是主因———采用农业措施进行生态调控

  治虫先要治根儿。通过田间大量调查和对二点委夜蛾生活习性的观察研究,“我们发现秸秆还田的新耕作制度是该虫群体剧增、危害玉米暴发成灾的主要原因。”

  董志平认为,二点委夜蛾喜欢隐蔽潮湿的生态环境,6月上中旬二点委夜蛾一代成虫盛发期与小麦收获和玉米播种期相遇,田间大面积的小麦秸秆还田为二点委夜蛾创造了适宜繁衍的生态环境。

  本世纪初,我省开始大面积推广农机异地收割、秸秆还田、免耕播种等耕作制度。“这可以大大提高劳动效率,减少耕种开支。”董志平解释,而在此之前,我省一直遵循着“小麦—小麦收获后清除或焚烧秸秆、耕翻土地—播种玉米—玉米收获后再次清除秸秆、耕翻土地—再播种小麦”的耕作模式。“耕作方式的变革在让农业节本增效的同时,也使农田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带来了病虫害等新问题。”董志平说,农田免耕保护了土传病虫害的病菌和害虫的栖息地,为有害生物的繁衍创造了有利的环境条件;秸秆还田把病残体和秸秆内越冬越夏的害虫又带回大田,积累了菌源和害虫数量;农机异地作业,使病虫草害在不同地区、不同地块间的传播和扩展更为快捷。从而导致新病虫害不断发生,老病虫害严重回升,次要病虫害变为主要病虫害,多种作物连带受害现象突出。

  新的耕作制度利大于弊,如何才能在遵循这种耕作制度的前提下对二点委夜蛾进行防控?专家们给出这样的方案:推广以栽培管理为主的农业防控措施,包括旋耕灭茬、清洁播种行麦秸等,压低害虫发生适宜田块的面积。“这是为了破坏适合虫害生长的环境。”董志平表示,采用农业措施进行生态调控,就会大大减少虫害田间产卵量,减少主害代幼虫田间数量,达到高效防控的目的。

  她介绍说,旋耕灭茬即在小麦收获后,利用灭茬机将田间麦茬、麦秸等打碎,与表土混合均匀并压实,然后再播种。以此减少田间麦秸悬浮量,从而影响二点委夜蛾成虫隐蔽、产卵和幼虫的生长发育,减少其危害。

  关于“清洁播种行麦秸”,董志平解释,小麦收获后直接播种玉米,然后浇蒙头水等待出苗。浇蒙头水后第二天,人能够进地时,用铁耙子把播种行的麦秸耙到行间的垄背上,这时土表和麦秸潮湿,容易操作,使玉米幼苗不被麦秸覆盖,从而避免二点委夜蛾的危害。也可以采用播种机将播种行的麦秸等覆盖物推到两边,露出播种行后进行播种。“此外,长期秸秆还田和免耕,导致耕作层土壤板结和硬化,不利于根系向下生长,影响产量。”董志平建议,应提倡间隔性的耕翻,这也非常有利于二点委夜蛾的防控。

  越早防治效果越好———玉米播后苗前进行成虫防控

  通过大量田间试验,我省专家已研究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二点委夜蛾综合防治技术,包括农业防治、成虫期防治、幼虫危害期分期防治。“目前还有不少地块继续采用小麦秸秆还田后直接播种玉米。”董志平说,这些地块要狠抓成虫期防控,这个时期的化学防治最为关键。小麦收获时若田间可见二点委夜蛾成虫,每2-3网可获一头虫时,在夏玉米播后苗前期,可以选用有机磷或复配制剂于傍晚全田均匀喷雾。“这个时期用药少、杀虫效果好。”

  据介绍,玉米受害一般在玉米苗10叶期以前,根据二点委夜蛾发育过程和黄淮海地区玉米生长速度,在玉米播种前后10天,二点委夜蛾成虫产的卵孵化成幼虫可以直接造成危害。董志平说,在玉米播后苗前进行成虫防控是关键,这时玉米苗还未出土,便于机械化喷药和统防统治,但要注意药液量要足够大,除防治成虫外,还要兼治麦秸上的卵和低龄幼虫。

  对于农场、土地流转的连片种植大户,专家们研究制定了物理和生物防治技术。董志平介绍说,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专用高效性诱剂诱杀成虫。“性诱剂通过其性信息素不同配比和辅料研制而成。从6月1日至7月10日,在田间放置性诱剂水盆诱捕器,每亩3-5盆,间隔12-15米,诱捕器底部高出作物冠层顶部10-20厘米,适时补水和洗衣粉,及时捞出虫体。”

  此外,还可以采用高效诱杀灯诱杀成虫。“这种灯根据二点委夜蛾对光的敏感波段研制而成,也需在6月1日至7月10日安装,每30-50亩一盏,晚6点至早晨6点开灯,及时清除诱杀的虫体。”

  目前,专家们还通过研究,从侧沟茧蜂、黄斑青步甲和铺道蚁等3种二点委夜蛾的天敌昆虫身上,筛选出了对幼虫致病力较强的嗜菌异小杆线虫和毒性较强的Bt毒蛋白,目前正在试验田间防治效果。“对于未做前期防控工作的田块,如发现田间有幼虫危害,应尽早采取措施进行补救。”董志平提醒,在幼虫危害期采取分期防治,同样适用越早防治效果越好的规律。

关键词:二点委夜蛾,农业,害虫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河北日报
责任编辑:赵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