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通航再公开”环评只是例行公事
《北京晨报》25日报道,日前,湖北某媒体一则名为《原始森林山顶打造华中最高机场》的报道中提到这一机场“削平了5个山峰、填平数百个溶洞”,引发社会的环境忧虑。质疑声中,当地政府回应称,公众要想得到一个所谓“权威”的说法,就得等到机场初定于10月1日举行的通航典礼之后了。 在最初的质疑中,神农架机场的宣传部门曾回应称,削山填谷为正常施工作业,不会严重破坏环境。这个“不会严重破坏”,或已暗示了环评在神农机场建设中的弱势地位。 更值得质疑的是,在身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神农架建机场,一个必然牵涉到复杂环境问题的项目,自2009年奠基到即将竣工,始终不见权威性的环评公告,而外界对于这个项目的质疑还是来自当地媒体一则报道的意外“泄露”。可见,机场建设过程中对于环评的忽视到了何种地步。 神农架机场方面在回应中称,要等到竣工后才有权威性的环评示人,更凸显了环评制度的真实生态。在很多人看来,环评不仅意味着可能让一个工程无法上马,即便通过了环评,也需要经历一定的程序和论证,这对“竣工日期”难免产生影响,所以即便有环评也只能事后公开。其实,将环评视为“拖累”背后隐藏着更深的误解和价值偏差:在最初的对于工期的预计上,就没有将环评可能要花费的时间纳入进去,环评最终成了可有可无的“例行公事”,而非决策依据。 环评制度的纠偏与归位,已不容等待。-朱昌俊 |
关键词:神农架机场,原始森林山顶,华中最高机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