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民”变“网民”能否有质的飞跃
要做到件件有回音,问题恐怕还得回到地方,而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原本就是被投诉对象,如果不存在有力度的督办,“石沉大海”的问题终难避免。 7月1日起,国家信访局门户网站网上投诉全面放开。6月28日,国家投诉受理办公室举行放开投诉受理内容动员会,国家信访局局长舒晓琴强调要认真办理网上信访诉求、意见和建议,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6月30日人民网) 信访局门户网站全面放开,意味着访民可以变身为“网民”,进而可以免去千里迢迢奔波之苦,鼠标一点,便完成了“进京告御状”的过程,理论上说,这种进步堪称飞跃性的。然而广大群众更关心的问题,还不是效率的提高与手段上的便捷,而是信访问题会否“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最痛苦的事情绝不是千里迢迢地奔波,也不是反映诉求过程的繁琐,而是所诉之事的石沉大海。很多访民之所以宁愿走访,而不选择成本低的信函、电话方式,主要原因是后者的无效性更高———信函发出去,电话内容被记录之后,往往没有任何回复。而对“网访”机制,群众最大的担心肯定还是这个问题。虽说国家信访局有“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的承诺,但需要“听其言,观其行”。 国家信访局门户网站网上投诉路径刚刚放开,但网上投诉早就不是新事物,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纠风部门早就开通了网上投诉通道,尤以受理不作为、乱作为的“行政效能投诉系统”是群众最需要的,因为群众在这方面遇到的问题更多。除了纪检监察机关,包括国家部委在内的各级职能部门也开通了网上投诉与法规政策咨询平台。也就是从理论上说,这些网络路径确实很便利,但前提是路径畅通。对行政效能投诉系统,笔者多次光顾,而与当初轰轰烈烈的宣传和郑重承诺相比,现在实在是对不上号:基层的投诉系统网上已经找不到了,上级的,有时候点不开,有时候点进去发送信息,也是不见回音。很多地方的政府网站与市长信箱更有这样的问题,不是不解决问题,就是万能回复。 要做到件件有回音,问题恐怕还得回到地方,而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原本就是被投诉对象,如果不存在有力度的督办,“石沉大海”的问题终难避免。这个问题,一是考验着国家和各级信访部门的智慧,二是检验着取信于民的诚意。笔者认为,严密跟踪督办一定比例的典型案件,其案例效应有助于推动地方在“着落”与“回音”上的努力。这方面,从中央到地方都应建立起一套严厉有效的信访承办的追踪、考核、问责制度,并以公开信息等方式接受社会监督。否则,“访民”变“网民”能不能解决千里迢迢“进京告御状”的问题,“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会不会一阵风之后重蹈某些“市长信箱”的覆辙,就不好说了。(马涤明) |
关键词:信访局,网上投诉,访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