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的“留守”也必须被正视
6月30日晚7点左右,上海浦东一小区内,两名女孩(5岁和7岁)从13楼坠落至2楼平台,不幸身亡。伤痛还未过去,昨天上午,当地又有一名5龄童从4楼坠落,受重伤。另据媒体报道,6月29日和30日,四川和深圳分别发生了孩子坠楼事件,造成一死两伤。(7月 2日河北青年报18版)
几乎每年此时,与温度一同上升的,还有儿童的安全事故发生率,坠楼、溺水……令人扼腕的消息不绝于耳。在观察这些悲剧时,一种声音主要指向乡村的留守儿童之殇,其实不然,只要我们将观察的视角移向更广的范围,就会发现,与乡村留守儿童悲剧相伴的,还有发生在城市的另一种“留守”之悲。 随着暑假的来临,一般会引发两种关于孩子的流动:一是,孩子离开学校和幼儿园的集体式管理,回到家中,较大一点的儿童活动空间增大,而较小一点的可能只能被“困”在家里。不管怎样,监护人的监护任务都大大增加。 另一种流动,是指乡村的留守儿童进城来到父母身边。虽说是团聚,但大多数忙于生计的父母根本无暇陪着孩子,且外来人口在城里又少亲戚,很多孩子只能被关在家中。此次上海发生的儿童坠亡事故,就属这种情况。加之外来人口一般是租房居住,对于一些保护性措施,如安装防盗网也存在主动意识不足的情况,使得来到城里的孩子所面对的危险并不亚于在乡村的“被留守”。 以上两种情形实质上构成了相对于乡村留守儿童的另一种“留守”现象——由于监护无力,暑假来临,很多孩子只能乖乖呆在家中,独处的他们,风险如影随形。谈到这一点,可能很多人都会说应该在法律方面强化监护人的责任意识,并对监护不力的家长进行处罚。这固然不错,但却无视了一种现实困境——暑假中,孩子父母的工作照常,但监护责任陡然提升,对大多数人而言,停掉工作来照看孩子并不现实。 面对以上两种儿童的“季节性流动”,社会各方面着实不该无动于衷。如在小区,当暑假来临,社区组织是否可以进行挨家挨户调查,了解各家在孩子监护上的困难,并提醒安全,如有孩子的家庭未安装防护网就应引起足够重视;另外,可否成立以社区为单位的公益性看护机构,照看孩子?此外,一些公共场所的免费开放,再加上志愿者的服务,也可以起到接收、看护孩子的作用。 我们无法制造一个绝对的安全环境,但只要每一个个体及每一份分内职责多坚守一点,孩子遇到的风险就会相对降低一些。在每一位天使的安全面前,任何一点努力都会是“功不唐捐”。-任然
|
关键词:坠楼,留守,暑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