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全景河北>>科教文卫

畿内名刹千秋塔 赵州古佛让古塔享誉神州[图]

http://www.hebei.com.cn 2013-07-04 16:18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柏林寺塔(资料照片)

  第十站:

  柏林寺塔

  地点:

  赵县县城

  柏林寺塔,顾名思义,塔坐落在赵县柏林寺内。寺院门口由净慧法师所撰写的对联:寺藏真际千秋塔;门对赵州万里桥,透露出这座塔的不一般。柏林寺塔始建于1330年,历经风雨侵蚀、地震战火,依然保存完好,如今这座塔和这座寺一样,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寻真、悟禅。

  “特殊照顾”让古塔焕发光彩

  从某种程度上讲,柏林寺塔已经成为赵县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不管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地震洪水的特殊时期,塔依然屹立。个中原因除了其本身塔基牢固、结构谨严之外,历代不断维修是最重要原因,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系统的修缮和管理,可以说是享受了“特殊照顾”,柏林寺塔才焕发出新生机。

  据《赵州志》记载,柏林寺环境幽清、松柏森森,碑碣林立、殿堂宏伟。清代以前一直是以“畿内名刹”、“古佛道场”著称。至清朝后期,柏林寺开始衰落,早年建筑陆续遭到破坏。1953年,赵县成立了文物保管所。1974年至1981年,国家拨大量专款,调拨优质木材对塔进行全面抢修,使这座当今世界上保护最完整、结构最奇巧、外形最壮观的古代高层塔建筑焕然一新,巍然屹立,并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建筑技术,吸引着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

  赵州古佛让古塔享誉神州

  赵州柏林寺是北方著名佛教寺院之一,创建于东汉末年,在历史上几经兴衰,名称多次更改,隋、唐时称之为观音院,北宋初改为永安院,金元时期更名为柏林禅院,明代定名柏林寺沿称至今。

  柏林寺塔,也称真际禅师塔,存放着从谂禅师的舍利子。“从谂禅师寿高120岁而圆寂,唐昭宗谥封他为‘真际禅师’,真际禅师塔由此得名。”赵县文保所副所长杜文清对记者说,赵州从谂禅师是中国禅宗史上一位震古烁今的法师,人称“赵州古佛”,他在该寺传法长达40年,传禅中著名的公案“庭前柏树子”、“吃茶去”、“洗钹去”等至今仍在中国、日本、欧美等地的禅僧中流传,被世人称为“赵州门风”或“赵州禅”。

  从谂禅师以其证悟渊深、年高德劭而享誉当时中国的南北禅林。当时人们议论中国禅林的高僧,就会提到“南有雪峰,北有赵州”。在南方,江西云居山真如寺山门耸立有“赵州关”,福建雪峰义存禅师的道场有“望州亭”。由此可见从谂禅师在禅门中的地位。

  精雕细琢让古塔历久弥新

  柏林寺塔是一座八角七层密檐式砖塔。塔身高28.3米,立于2.5米高的方形台基上,塔的下部为砖砌须弥座,座的两重束腰部分雕刻着佛教故事、伎乐、金刚力士、龙兽花卉等图案,形象朴拙风趣,具有浓郁的北方民间气息。

  塔身第一层,四面都是砖刻的假门和花棂假窗,塔身每个椽飞下都吊着一个铁质的风铃,共计136个,风吹之时,叮当作响,为游人增添了不少情趣。塔身二层以上每层之间相距很近,出檐长度逐层收敛,塔身宽度逐层递减,从而形成既刚劲有力又轻快秀丽的抛物线外轮廓。

  据了解,柏林寺塔的原塔刹于1966年3月8日地震时坠落,摔成碎片,同时震落的还有《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残片。在全面维修时,复原的塔刹仍为铁质,高4.15米,内存有镇塔法器等物。文物专家表示,真际禅师塔是我国古塔中的杰出作品,它设计精巧,斗拱宏大,出檐深远,高耸巍峨,气势雄伟,为一方之胜迹。(记者王欣)

  【专家点评】

  赵州禅师因证悟渊深、年高德劭而享誉当时中国南北禅林,但其生活却十分朴素清贫。他的“绳床一脚折,以烧断薪用绳系之”;他经常是“裤无腰,褂无口,头上青灰三五斗。土榻床,破芦席,老榆木枕全无被”。禅师正是在这种艰苦的生活环境中弘传祖师心印,接引四方学人。从这个角度看,这也是柏林寺塔名扬海外、至今仍吸引众人朝圣的重要原因。

  ——赵县文保所所长董伟芳

 

关键词:赵州,古塔,千秋塔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石家庄日报
责任编辑:王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