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渤海潮评

正视“江水泡饭”不能单靠泪点低

http://www.hebei.com.cn 2013-07-05 08:43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6月29日,从事公益工作的张云明在网上发布了一组图片,内容为云南丽江永胜县东山乡东江小学学生用江水泡饭。有网友表示,看到图的瞬间就泪崩了,还有网友质疑当地相关部门不作为。昨日下午,张云明向记者表示,图片被误读了,东江小学执行了营养午餐计划,学生接江水泡饭是生活习惯。(7月3日搜狐网)

  我们姑且抛开当地学校“免费午餐”落实与否的问题。单就一名学生用江水泡饭这一事件,从事公益的网友之所为为此“泪崩”,并不排除与“泪点低”或“同情心强、敏感度高”有关,同样的一件“江水泡饭”事情,学校的管理者一天看下来何止百次千次,为何他们不会“泪流”满面?不与“敏感度”或“泪点”有关吗?不客气的说,这位校长为此解释的“江水泡饭”是以前的生活习惯,说白了就是身为管理者“天天看孩子们江水泡饭”,看的多,神经麻木了而已。

  然而,“喝江水”、“喝凉水”解渴的孩子未必是少数,也不会是一个学校存在,一则图片、一个“泪崩”解决了一个学校校长的“良知”问题,“江水泡饭”问题,其他学校未必能以此及彼的解决。孩子“江水泡饭”习惯,根源还是一个教育问题,不是孩子教育的不好而是反映落后的教育现实。抛开“江水泡饭”事件,西北一些欠发达地方的孩子们生活和教育状态如何?前些年报道一些贫困地方“靠天喝水”、用的是“雨水水窖”(母亲水窖),解决孩子们的免费午餐之时,当地的孩子们恐怕连像云南丽江孩子那样痛痛快快“喝江水”、“喝饱水”的机会也不多。这些,其实都是不能依靠网民的舆论监督、部分网民的“泪点低”解决的。

  客观而言,这位校长有可能说的是一句大实话,所谓的“喝江水的生活习惯”在当地未必没有。笔者至今记忆犹新的是,小时候所在学校校园有一个自来水龙口,一伺下课孩子们全部排队喝自来水,那时候哪里考虑什么“安全”或“卫生”呢?像一些农村地方,劳作之余直接喝生水的(如从水缸里用瓢舀起水就喝),同样是“习惯”。而笔者自已或者曾经上学的地方,现在却基本看不到学生直接喝自来水,群众也鲜见直接喝生水的,这其实是社会进步和文明程度的原因,城镇化的原因。笔者并无为这位校长辩护之意,而在于我们应该更多的思考为什么这种传承多年的“旧习惯”或者说“坏习惯”,迄今沿袭至今、未能改观?可以肯定的是,多年的社会发展,绝大多数地方经济发展了、公众文明意识提升了,“老习惯”不存在了或放弃了,而又确实在一些地方经济并未真正发展,甚至还在相对的“倒退”、离现代文明反而远了,他们的“老习惯”或被现代人认为的“不卫生习惯”又如何改变得了?

  写到这里,问题的症结已经了然。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落后面貌,培养社会的文明和公民文明习惯就无从谈起。以此观之,解决事实上的“落后地方”的“喝江水习惯”(如果都认为落后的话),让孩子饮水安全上真正与现代文明接轨,需要的是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提升,而不是靠一次次“网民泪奔”。也只有真正将经济搞上去,物质文明进一步提升了,有更多的物质能力解决好孩子们的免费午餐、以及提供优美优质的教育硬件,一些“旧习惯”自然销匿。就如最简单的免费午餐问题,如果不是微薄的“一人3元钱补贴”,而是5元、8元乃至更多(当然排除克扣可能),孩子们有鲜美的汤、有解暑的绿豆汤、白开水,还会吃劳什子的“江水泡饭”么?当然,一些可能落后的或囿于物质条件形成的“习惯”,其剔除也是需要一些主观努力的,如学校的教育引导、家长们日常生活上的示范、个人自觉等。

关键词:泡饭,江水,小学生,云南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杨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