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男版孟母”且慢喝彩
女儿读书到哪里,父亲苏以彬就将自己的小餐馆开到哪里。女儿高中厌学,父亲干脆关掉餐馆,和孩子一起回家复习高考。今年,父女俩一起参加高考,同时被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同一个专业录取。(3日《武汉晚报》) “孟母”通常是对孩子教育成功的家长的称谓,比如去年河南就开展了“当代孟母”的评选,刘洋等人的母亲,因子女而骄傲地当选。而“男版孟母”的称谓就难副其实了。这位父亲为了女儿,跟孩子一起学习、一起高考只是特例个案。他被称为“男版孟母”,大概只是像孟母一样为了孩子不停地搬家。不同的是,“孟母三迁”的目的是为让孟子远离那些容易学坏的环境,而“男版孟母”只是一味地帮助孩子考学。一个在“道”的层面解决问题,一个在“术”的选择上下工夫,教育的高下,对比立判。 并且,就整个过程来看,除了父亲对女儿的用心良苦之外,教育的方式与手段其实并无可取之处。首先,他对女儿考大学本身的动机就不纯,是把自己的梦想寄希望于女儿身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女儿的学习就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其次,他放弃自己的事业,甚至放弃正常的家庭生活,连餐馆都不开了,没有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妻子也离他们而去。一个并不幸福的家,让女儿上大学的梦想显得很苍白;第三,与孩子一起学习、高考,不仅不符合社会分工,而且有些盲目,孩子厌学是兴趣问题,孩子成绩差可能是基础与学习方法的问题,做父亲的未必具备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即使具备,亦不能把自己当成孩子的标杆。 当然,这个“男版孟母”是被称谓的,对于个案的父亲来说,本无意效仿“孟母三迁”,但就结果与方法而言,仅仅是外在的,套用起来未必不是邯郸学步。教育是永恒的话题,个案尽管很极端,却可以反映出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普遍态度。尽管高考对人的一生有很大的影响,值得家长和孩子们重视,但是为了高考牺牲掉所有的东西,不仅偏激功利,而且自私。 总之,高考不是教育的全部,分数不是终极的目的。对孩子的教育,一是需要尊重教育的客观规律,给孩子创造稳定、宽松的成长环境;二是需要抛弃急功近利的思想甚至越俎代庖的冲动,把学习与成长交给孩子,重视引导,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木须虫
|
关键词:孟母,孟母三迁,陪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