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渤海潮评

多功能谓语“去行政化”

http://www.hebei.com.cn 2013-11-20 08:05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前两年,云南保山市市长吴松(原云南大学校长)曾被人问起,做校长和做市长有什么区别?吴松答:“做校长,你说得再对,教授们也可能说你错了,因为真理是相对的;做市长,你说得再错,他们也肯定说你是对的,因为权力是绝对的。”

  因为巧妙地揭示了两个圈子的大气候,这段话在网上流传一时。只不过这种“权力”与“真理”之间理想化的分野在中国并不常见,从“体制内单位”的角色和行政化的现状看,大学不管遵不遵从真理的逻辑,恐怕都要服从权力法则。

  证明,就是这些荒谬的世相:教授归处级干部管、医生以副县级为荣。与这种荒谬相对应,行政管理模式滥用的反对声音已伴随着改革进程一浪高过一浪,而“去行政化”则由此成为了一个多功能谓语,在改革诉求中,几乎可以附在任何单位名头之后。几天之前,十八届三中全会终于明确给出了改革的方案———

  “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推动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创造条件,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推进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转为企业或社会组织”。

  很多改革的合理性都是自明的,但道理还是要一遍遍讲。评论者们以《去行政化,事业单位角色回归的开始》、《去行政级别就是去“官本位”》来重申改革的意义,以《取消学校行政级别应有明确时间表》、《医院“去行政化”不等于企业化》来分述各个领域去行政化的要点———这种不断重申道理和不断重复常识的耐心,似乎已经成为了评论者们参与和助推改革的方式之一。

  高校无疑是去行政化呼声最高的领域,显而易见会成为改革抓手。11月19日的《新京报》就以“取消高校行政级别还需回归教育本位”为题,来阐述高校去行政化的关键,其一是“尽快改变高校经费主要依靠政府划拨的现状”;其二是“要改变目前以行政级别作为获取资源依据的现状。”因为“在一个讲究层级的权力生态里面,行政级别往往意味着地位和资源配置的能力。什么时候高校不再靠行政级别行走江湖了,则什么时候高校也就拥有了办学的自主权。”

  改变经费的配给、剥离行政级别附着的资源,这几乎可以看做是去行政化的大方向,并不仅仅限于高校改革的命题。现行的事业单位运行体制,其实是三十多年改革的一个半成品。一方面,因为“分权”改革半途停滞,政府放权没有达成,致使在市场发育到一定阶段后,本应由社会组织来提供的某些公共服务职能,改为由事业单位这样的“二级政府”承担;另一方面,由于“政企分开”将成未成,也为事业单位的体量扩大留下了空间,生成了许多兼具市场主体和政府职能部门功能的“复合品”,与半开放半管制的中国市场经济形成了“深度匹配”。去行政化,肯定意味着必须要拆分事业单位身上的多重角色,并厘清其基本权利和义务。

  2012年初出台的《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将事业单位的职能分为“行政职能、生产经营、公益服务”三个方面,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改革方向———“对承担行政职能的,逐步将其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将其转为企业;对从事公益服务的,继续将其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强化其公益属性”。只是,改革的推进结果鲜有呈现。

  现在,《南方都市报》社论又重拾了这个角色定位,针对事业单位“行政机关和公共服务的双重职能”,给出了“放权与赋权并重”的改革建议:“事业单位应承担相应的公共服务职能,改革并非全身而退,而是‘战略性撤退’,在强调‘去行政化’的同时亦要突出固有的责任;另一方面,对于留下来的空白,须允许社会接手。因此,改革要革自己的命,即放权,同时还要激活社会活力,即赋权”。文章看来,“社会建设”一词悄然登上了中国社会的舆论舞台,可以看做“政府与民间改革共识”的一个信号。《京华时报》的评论则在默认这种角色拆分的前提下,提出了一个更具体的警示:去行政化不能滑向企业化。评论强调的核心问题是,“去行政化,首先凸现的是公共性,而非企业化”;“公办事业单位不能向企业化方向发展”。让公办事业单位,特别是学校、科研院所、公立医院,回归“公共服务和创新的策源地”的角色,而不是陷在“教师无育才之想,科研思当官之路,医院谋发财之道”的困局里。这与南都的评论殊途同归。

  在众多或表诉求、或提建议、或论方法的评论声中,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很快发出了声音。在新华社的采访中,其负责人表态,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是为了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并同时透漏,“国务院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分类工作大体完成,地方也在抓紧进行”。这大概是最新的关于事业单位改革进度的公布。

  好在没有人苛求这种进度汇报的频率。改革是场马拉松而不是百米跑的充分耐心,已经成为了今天所有改革讨论的基本前提,哪怕是去行政化这样有具体所指、具体对象、具体抓手的改革。别忘了,三年前《人民日报》就在一篇讨论“去行政化”的评论中这样作结———“是坚定的‘取消’,却要有‘逐步’的心理准备”。(刘白      漫画/王进城)

关键词:行政化,行政管理模式,改革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燕赵都市报
责任编辑:杨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