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邯郸>>邯郸

残碑、杂草垃圾……邯郸宗师墓竟如此凄凉

http://www.hebei.com.cn 2013-12-20 15:21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如今,武禹襄墓前仅剩半块石碑,杂草丛生

  该墓属登记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但未被登记公布为文保单位-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显示,4.4万处不可移动文物消失,绝大部分未被定级

  一块断裂的残碑,一个看不出原样的土堆,杂草丛生,垃圾遍地……难道这是武式太极拳的创始人,一代武术宗师武禹襄的墓地?

  日前,武式太极拳的修习者来到邯郸永年县宋寨村拜祭,眼前的情景令人唏嘘。

  据了解,武禹襄属登记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但未被登记公布为文保单位。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显示,4.4万处不可移动文物消失,其中绝大部分未被定级。

  如何扭转像武禹襄墓这样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尴尬现状?

  网传

  “先师”墓前仅剩半块碑

  日前,在北京工作的杨先生回到了太极之乡——邯郸永年,十年前他就是从这里进入了太极拳的世界,修习武氏太极拳。故人相聚,饮酒畅谈太极的前世今生,不知是谁起了个头说,去给禹襄老先生(武式太极拳的创始人——一代太极宗师武禹襄)扫扫墓吧。

  14日清早,师兄弟几个人赶到永年县宋寨村寻访先师墓地,但眼前的情景让他们欲哭无泪:断裂的残碑,看不出原样的土堆,杂草丛生,垃圾遍地……

  杨先生将此场景拍摄下来,并写了一篇文章上传到网上,引起了广泛关注。“我们自己想办法筹些钱修缮一下都行。”杨先生说,他和同门的师兄弟们只是希望能有个地方来拜祭,表达一下对“先师”的敬意。

  调查

  “武家哥仨都葬在这儿”

  17日下午,记者赶到永年县宋寨村,公路两边都是建好的门市,门市中间,有个缺口,一个断裂的石碑孤零零地立在那。

  碑上,刻有“文保所”和“广府镇”立石的字样,但碑文正文只剩下“之墓”二字,刻有墓主姓名的上半段石碑已经不见了。

  石碑北侧,有个1米来高的封土堆,上面长满杂草,附近布满生活垃圾。除此之外,墓地北侧还被人为挖出一条长约3米深近50厘米的沟,周围散放着建筑材料。

  附近门市的郑先生说,他不是本村人,但两三年前来这里时,这块碑好像就已经断了。至于这个墓到底是谁的,他也不清楚。“那是武老三(武禹襄)的墓啊,老武家哥仨都埋在那块。”宋寨村内,80多岁的李大爷说,大约20年前,这块墓地重新修过。“那时候修得可好了,都是水泥的,有一间房子那么大……”但后来拜祭的人少了,加上墓地附近又是修路又是盖房的,就被毁成了现在这副模样。说到这里,老人叹了一口气。

  武禹襄墓属不可移动文物

  据在广府镇武禹襄故居工作的武式太极拳传人胡凤鸣介绍,1991年,永年县曾举办太极拳联谊会,那时候来的人多,大家得有一个地方来拜祭“祖师”,所以就重修了武禹襄墓,这个断碑就是广府镇当时立的。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墓地的砖石都被附近的村民搬走它用了。

  随后,记者在永年县政府网站找到了一篇名为《永年县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永年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和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的文件,《通知》的附件中,武禹襄墓属于登记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在古墓葬列表里。

  但记者从永年县文保所的游所长处了解到,武禹襄墓未被登记公布为文保单位。

  回应

  当地或将对该墓进行迁建

  游所长说,文保所对墓地遭到破坏一事并不了解,他们将尽快到实地勘察。此外,该墓地作为不可移动的文物,保护工作应由宋寨村村委会维持,“可能是附近村民的文物保护的意识比较弱,造成了现在这种情况。”

  昨日(12月19日),游所长给记者打来电话称,当地已派人勘查过了,石碑可能是村民不小心撞断的,封土附近的深沟,是村里在铺设水管,不会对墓葬形成破坏,“我们将与当地进行协调,会对墓地进行保护。”

  游所长说,广府太极古城的管委会早就有意将武禹襄的墓地迁走,建设新的陵园,供后世慕名而来的游人凭吊拜祭。但由于武禹襄为近代名人,他的后人还有,在情理上说,在没有征得他们的同意前不适合迁建。

  接下来,文保所将与古城管委会积极沟通,争取联系上武氏后人,继而将武禹襄墓进行迁建,以求更好的保护。

  延伸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4.4万处不可移动文物消失

  武禹襄墓作为近代名人墓葬,属于相对特殊的不可移动文物,还可以迁建,但大多数是不能迁建的,这样就给保护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根据2011年12月国家文物局公布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结果,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总量766722处。普查显示,中国文物保护工作不容乐观,已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中,17.7%保存状况较差,保存状况差的占8.43%,有约4.4万处不可移动文物消失。

  在这类消失的文物中,绝大部分是没有任何定级、只是被区县登记公布的不可移动文物。

  对此,游所长介绍说,永年县有300多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部分文物没有被公布为文保单位。“文保所一共就几个人,很难做到面面俱到。”这样一来,很多具体看护工作就要落到村镇,加之村民的个人素质和对文物的认识比较有限,难免会对文物造成侵害。

  及时确立为文保单位可受法律保护、资金支持

  石家庄市文物局副局长左春和介绍,不可移动文物是相对于瓷器等可以转移到博物馆等场所进行保存的文物,包含古建筑物、传统聚落、古市街,考古遗址及其他历史文化遗迹等。同时,也包含国保、省保等文保单位和还没有被定级只是被登记的田野文物。

  左春和说,永年县的这种情况在全国都普遍存在,不可移动文物在没有被定级确立为文保单位前,是不在法律的保护范围之内的,同时也没有资金的支持,只能呼吁社会保护和加强居民的文保意识。

  对于这种尴尬的局面,左春和认为,在现阶段,只能是对这些还没有被确立为文保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加紧鉴定、论证和定级,然后再采取相应的措施。

  针对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左春和说,“有的十字路口,虽说没有警察站岗,但大家也不会闯红灯,这其中的原因,除了文明驾车的道德约束外,电子警察的设置,也有很强的震慑作用。”现阶段,野外文物保护几乎全靠人力,如果各地政府能投入相应的资金,安装探头或自动报警系统,或许可以起到很大的威慑作用。

  新闻内存

  武禹襄与武式太极拳

  武氏太极拳为我国传统太极拳五大流派之一,起源于清朝咸丰年间,由河北永年人武禹襄所创。至今大约有130年的历史。

  武禹襄(1812~1880),名河清,字禹襄,号廉泉,河北省永年县人,家族在永年是望族,祖辈世代传文习武,兄弟三人,两兄皆进士后任职,武禹襄本人嗜武如命,终身不仕。禹襄自幼酷爱武术,曾习陈式老架太极拳,后又从陈清萍学赵堡太极拳,备悉理法。他通过对拳谱的研究和本身练拳体验,创编而成武式太极拳,并撰写了《太极拳解》和《十三总势略》等著作,至今被拳界奉为经典名著。 -文并摄/记者赵杰

关键词:石碑,宗师墓,杂草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河北青年报
责任编辑:杨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