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改变育才路、西门里等市区小街巷面貌
邢台市区大部分人口居住分布在小街巷,遍布于城区的街巷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在扮靓大马路的同时,如何解决市区小街巷的“脏乱差”,如何梳妆小街巷? 昨日,记者邀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邢台的城市发展出谋划策。 嘉宾: 政协常委霍丽霞: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大队副大队长 政协委员韩艳刚:邢台民进中专学校校长 人大代表卜军红:桥西区政府办副主任、法制办主任 需要给流动商贩找个“家” 治病要先找“病根” 路边摊为何有生命力 提起市区街道占道经营,韩艳刚一肚子苦水。“一次路过西门里街,很多商贩的拉货车停在路边,再加上往来车辆,只留下窄窄一条小道,仅容一辆车。” 路边摊为何有生命力?韩艳刚为此进行了专门调查。 他说,路边摊的生命力来自几方面:一是商业上讲求的聚集效应。封闭菜市场建好了,老百姓都到市场来买东西,小商贩自然也跟着人流到菜市场周边兜售。二是购买习惯,大家为图方便,有时不愿多走两步到正规市场。三是占路市场价格优势,入驻正规市场有摊位费,而且市场内的商品因为有部门监管,要保证质量和进货渠道,成本自然比“打游击”的摊贩高。此外,由于新建社区越来越多,正规市场的数量和覆盖能力还不能完全满足市民需求。 韩艳刚建议,可实行区域分类和有效开放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将城市划分为以主干道、重点地段、广场等为主的“绝对禁止区域”,防止其造成道路阻塞;同时对一些次干道、里巷道路等,本着不影响市容、不影响交通、方便群众生活的原则,设立“有限开放区域”,允许摊贩在规定时间和区域内经营。此外,还应科学合理规划建设便民市场,按照城市建成区面积和人口分布情况,重新调整市场规划建设方案,为流动摊贩提供正规的经营区域。 疏堵结合才能“除根” 需要给流动商贩找个“家” 一些自发形成的马路市场,规模逐渐扩大,由原来的方便市民,演变成了影响市容、阻碍交通、污染环境,成了城市的顽疾。如何科学规范地整治马路市场? 霍丽霞说,整治马路市场,疏堵结合才是办法,不光要靠城管部门加大执法,用“硬”方法来取缔马路市场,更要用疏导的方法,把马路上的小摊小贩引导到正规的市场里去。现在部分市场建设都是完全市场化的运作,投资方为快速收回成本任意涨租,最后导致摊主负担加重,不得不搬出市场,重新摆起地摊。 霍丽霞建议,政府部门应该把菜市场视为公益性的民生工程,避免完全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在科学规划建设正规市场的同时,加大财政投入,尽量降低摊位出租费用等,吸引摊主进入经营。 合理规划车位 杜绝车辆乱停乱放 卜军红说,城管的督查人员都配有“城管通”手机,他们在巡逻时发现占道经营的现象,可以使用手机拍照上传到网络,终端平台就会收到反映的情况,并同步传送给相关区、街道的城管部门。同时,加大推进“网格化”管理力度,每条路定人定岗,细化责任,网格里的人守土有责,哪里出问题都可以追究到责任,保证每个时间段都有人监控把关,让占道经营者无空可钻。 在车辆乱停放方面,卜军红建议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公安交警部门作为执法主体,要制定长效机制,增加执法人员,加大道路违法停车的处罚力度,常抓不懈,从严治理,从严查处,形成严管重罚的高压态势;要加大对城市主要道路交通硬件设施的科技投入,在交通流量较大的道路上安装电子监控设备,随时监控“违法停车”现象;要科学合理规划、积极开发挖掘城区停车资源,加大停车总量供给,合理利用路边停车位,改善路边停车秩序;根据交通安全法有关规定,在不影响行人、车辆通行的情况下,在部分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施划停车泊位,以满足停车需求;要规范设置停车诱导标志标识,确保诱导信息及时、准确、清晰。(记者 范骁 高亮 东甲 刘哲/文 郝德明/图) |
关键词:街巷面貌,流动商贩,占道经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