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沧州>>沧州

黄骅市村医用30年时间编就“乡梓功德谱”

http://www.hebei.com.cn 2014-03-07 11:33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70岁的刘常山是黄骅市滕庄子乡李官庄村的一位老中医。行医之余,他用30多年的时间收集、考证,编写成“乡梓功德谱”,记录下李官庄村自清末至今涌现出的道德典范。

  一本“功德谱”记录善行

  在刘常山老人家里,他小心翼翼地拿出了“乡梓功德谱”。“功德谱”采用了家谱的竖行书写方式,一看就倾注了老人满腔的心血。“吾村自明清乱后陆续有人迁来定居繁衍生息,由刘、卢、王三姓最先来此。明朝末年曹姓十一世祖又从葛沽塘迁徙而来,至今已有十九姓三千四百余人。几百年中从未有过宗族纠纷,更没有因户大丁多而排外,也没有因人单姓孤而受歧视,彼此之间和睦相处,互相周济,邻里友善……”在第一页的序中,刘常山记录了村庄的起源与变迁,也说明了村庄自古以来的和谐友善。

  一块牌匾铭刻荣耀

  光绪年间,石碑河严重淤塞,沿河村庄十年九涝,百姓食不果腹。村上的秀才范锡畴发起疏通石碑河的倡议,并带头捐出自己的积蓄。在他的带领下,村民们日夜苦干,终于疏通了石碑河。此后,沿河村庄风调雨顺,连续丰收十余年,朝廷为此特赐范锡畴“德荫梓乡”牌匾。

  刘常山翻开“乡梓功德谱”,指着里面的一张牌匾照片说,这就是那块匾。从匾的上款还可以知道,当时的直隶总督李鸿章非常赞赏范秀才的义举,将他的事迹上报朝廷,朝廷因此下令赐匾。

  “功德谱”已收录十人

  由这块匾的遭遇刘常山想到,李官庄祖祖辈辈积德行善的好人好事很多,留下匾的可以让后人知道前辈做了怎样的功德,但没留下什么东西的,后人也就无从知晓了。从那时起,他就萌生了编写“功德谱”的想法。

  刘常山开始留心打听村里从清末以来影响广泛、被大家公认的的好人好事。30多年来,刘常山一直在记录与求证。年代久远的事情求证村里的长辈,甚至去查看人家的家谱;当代的事询问同辈和晚辈,亲自到当事人的家里,或者通过打探亲友得知详情。

  虽然刘常山记录的时间跨度很大,搜集的人物、故事很多,但本着“必须是大家公认、具有广泛影响”的严苛条件,目前只有10人记入“乡梓功德谱”。

  让“功德谱”世代延续

  刘常山说,之所以叫“乡梓功德谱”,是因为“谱”不是一个完结,是还要继续写下去的意思,就像家谱一样,要世世代代延续下去。他希望自己的有生之年可以继续写李官庄村的好人好事,将来还能有人接着写下去。 刘常山说,李官庄村向来村风淳朴,村里有得大病的,大伙儿自发捐钱。有碰上难事的,乡亲们一起帮着出主意、找路子。他写这本书就是希望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扬美德、树正气,传播一种正能量。希望后人们都能向前辈学习,把李官庄村村民世代行善的美德传扬下去。

关键词:村医,功德,牌匾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燕赵都市报
责任编辑:刘延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