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故事:只要家人安好路上多累都是福
1月26日,春运正式拉开帷幕。火车站人来人往,大多是匆匆往家赶的行人。家是每个出门在外的人背后的宁静港湾,回家的旅途中都有些什么样的人生故事?1月27日,记者在石家庄火车站探访了几位旅客,感受他们的旅途心情。 50岁农民工广场等车20年前坐一趟车瘦一圈 1月27日,春运第二天,石家庄新火车站西广场上,7名农民工把行李堆放在一个盆景的旁边,站在那里聊天。天气寒冷,几个人衣着单薄,手套都没戴。“我们都是安徽亳州的,坐一趟车回家。”50多岁的赵金民说,他们7个人都是老乡,已经买好回家的票,但离发车时间还有3个小时,先在外面休息一会儿。 赵金民50岁出头的年纪,头发白了一半。“我20多岁就出去打工,天南海北的哪儿都去过。”和全国各地的农民工一样,哪里有活干能赚钱就去哪儿。来石家庄有小半年时间了,赵金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里的温度。“这边太冷了,出门都得准备大衣,不然给冻个半死。” 有几个老乡作伴,旅途就不孤单。赵金民和几个人聊起了以前的打工经历。“20年前,我去大庆的面粉厂打工,从亳州到黑龙江,票价才20块钱。”赵金民说,那时的火车还是烧煤的,一路上冒着烟,“那会儿车慢,就这么一截路要走上三天三夜,条件也差,车上根本没人卖吃的,我们都是自备干粮。”他坐那趟火车时,都随身带着烧饼、馍馍,路上饿了就啃两口,渴了就灌两口冷水,一趟车坐下来,能瘦一圈。“现在条件好多了,票价也跟着上去了,现在从石家庄到亳州都得大几十块钱。” 走南闯北少不了上当受骗的经历,赵金民说,多年前他到南方打工,坐汽车到半路,在一个饭馆休息,拿出自带的干粮刚要吃,就被告知到饭店必须消费,不然就不让走。“最少得消费10块钱”,没办法只得忍气吞声,花了十几元在饭店买了点东西吃。 赵金民家里有一儿一女,女儿在上大学,到现在还在公司实习,比他回家还要晚,儿子上完初中就辍学在外打工。“小子不想上学,自己想早点到社会上谋生,我也不强求,不上学就不上学吧。”赵金民说,在外吃苦受罪,最终还是为了孩子,只要他们愿意上学,他就想尽办法打工赚钱供他们读书。今年在石家庄的活已经完工,来年去哪儿还没有确定。 宁晋妈妈广西经商背个背篓回老家过年 火车站四处是拿着大包小包的行人,在出站口,一个竹编的背篓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我老家是宁晋的,从南宁坐车过来,那边人都是用竹篓背东西,我也就买了一个,没想到还挺沉的。”背背篓的女士姓刘,带着孩子刚下火车,正在等着来接站的家人。她的背篓里装着三四包食物,还有其他的年货。记者掂了掂,得有三四十斤重。 刘女士说,他和丈夫一直在南宁做电缆的生意。丈夫1995年就到广西去开辟市场,辛苦打拼之后终于落下了脚,这才把她接过去。时间长了,两人就在那儿定居了,但每年都要回老家一次。“孩子都是在广西那边生的。孩子的爷爷奶奶都在宁晋这边,他们也想孙子,一年见一回面,也挺不容易。”刘女士说,7岁的儿子已经回来过几次,每次都说不想回老家,但一回来就又“赖”着不想回广西,她都没有办法。“孩子他爸没有一块回来,他那边生意还没打理完。”刘女士说,得等到2月5日左右,公司的客户都休年假了,他才能往回赶。到正月初七,一家人再赶回南宁。 七旬老夫妻来石探女两个女儿哪个都放不下 “晕车了,难受啊,一会儿还得坐火车。”火车站进站口,70多岁的黄阿姨在老伴的搀扶下慢慢上着台阶。他们是女婿开车送来车站的,一路颠簸,黄阿姨又晕车了。 黄阿姨老俩来自成都,自从女儿嫁到石家庄,老两口也开始频繁往来于四川河北之间。“老伴很少出门的,一坐车就晕,就吐。”黄阿姨的老伴说,他肩上扛着比他还高的大号旅行包,看起来很有些老当益壮的感觉,“我爱运动,没事还跟着年轻人出来跑跑,我老伴可不行。” 黄阿姨眉头紧蹙,缓了一会儿,才有力气开口说话。她说早些年女儿还时常回家探望他们,“后来他们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工作也忙,回去的次数也少了,还是太远了。”老两口想孩子,索性自己来河北。一开始是老伴自己来,后来黄阿姨不忍心老伴单独行动,加上也想念亲人,不顾自己晕车,也跟着一起跑。“老来看这个丫头还不行,还得照顾另一个呢。”老两口说,大女儿在石家庄,小女儿还在成都呢。这不在大女儿家待了半个多月,还得在年前赶回成都。商量好的留在成都过年,老两口可不能食言。“折腾是折腾了点,我还好,就是老太婆老不舒服了!”黄阿姨的老伴忍不住“埋怨”,黄阿姨也不住说:“怪我怪我,好在坐火车不晕!” 正说着,黄阿姨的大女婿从一旁一路小跑过来,帮二老拎起大包小包。“女儿好,嫁的女婿也好,他们好我们就好,多累都是福。”黄阿姨止不住一脸笑意,在老伴和女婿的搀扶下进了站。 |
关键词:春运故事,旅途心情,石家庄火车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