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政治表达喊出民生呼唤
2013年全国两会正在进行时。适逢十八大后的开局之年和国家机构领导人的换届之年,今年的两会既是对过去五年来政府工作的梳理和总结,也是对未来中国改革方向、内容、节奏的部署和规划,对中国社会治理框架的讨论和确定。 宏观数据显示出了本届政府过去五年的施政成果:在世界金融危机中“危中取机”、逆势而上,助推经济总量五年翻番;五个“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粮食“九连增”和农民增收“九连快”对应出现;自主创新科技突飞猛进,神舟飞天跃升“中国高度”、蛟龙入海拓展“中国深度”;社保织就“世界最大网络”,单就覆盖规模而言在世界历史上没有先例;医保城乡居民覆盖率达到95%,公立医院改革进入攻坚;教育公平因九年义务教育免费目标的整体实现而跨出一大步。这些数字勾勒了中国发展提速、跃升的华丽轨迹,在媒体报道中,它“为世界所注目”。 只是民众更愿意将宏观叙事“翻译”成百姓语言,还原为真实可感的生活。如此,这些成就可能意味着,一个有梦想的孩子不必因为家境而辍学,一个患白内障的老人不必因为贫困而失明,一个一辈子“面朝黄土”的农民不会对土地绝望,一个白手起家的企业家不会因为“环境不景气”而破产。宏观数字隐藏的生活悲喜、大时代背景下的个人命运,是对“发展”和“繁荣”最有力量的证明,一个盛世应该经得起这样细节化的推敲和近距离的观察。 同样的道理,所谓国是磋商其实也是关注百姓人家的关注,忧虑百姓人家的忧虑。从这个角度看,全国两会不仅是数千位代表委员的事情,所有关注医改、教改、房价、反腐、环保的中国百姓都在以一种更广义的方式参与两会。而两会的内容也不仅仅限于庙堂之高的国是纵论,网络空间的议论风生、街头巷尾的漫谈闲话亦可看做另一种意义上的“提案议案”。 所以,请所有代表委员将百姓的诉求带到庙堂之上,用政治表达喊出民生呼唤。往来于城市和乡村的农民工兄弟,想要份完整的生活保障、以及和保障一样重要的尊重关怀;候鸟般乔迁的孩子,想要留在双亲身边求学和高考;失独父母和留守老人,希望年迈时能有容身之所;在资金链中挣扎的中小企业希求能获得银行青眼。应该有人告诉那些世代生活在山东半岛的人们:地下水将会获得最好的保护,也应该有人安慰那些居住在北京的年轻夫妇:你们的孩子不会一直生活在雾霾之下。如果这些都要从长计议,不能毕其功于一役,那么至少告诉他们,改革的脚步不会停止、政府的大门会一直敞开。 王道本乎人情。用白话文讲出来,其实就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那句话,“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已经开幕的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和3月5日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任务重大,不仅要将十八大精神落实到国家决策层面,也应将百姓诉求、民生呼唤融入政策制定和改革规划。期待所有的代表委员能多一些危机意识,少一些盛世骄矜,多一些民生情怀,少一些官场做派,多一些“知政失者在草野”的智慧,少一些“在上者”心态,让提案议案的字里行间,能读出中国百姓的悲喜冷暖。(特约评论员刘文嘉) |
关键词:全国两会,民生,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