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全景河北

[全国两会]刘卫昌委员:公平的教育 才是好的教育

http://www.hebei.com.cn 2013-03-13 08:57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一个国家对待孩子和教育的态度,就是它对待未来的态度。参加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协委员们对教育投入的加大表示赞赏,但对教育公平更加期待,因为公平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人物

  一家民办学校的发展史

  记者采访全国政协委员、肥乡县曙光学校校长刘卫昌的时候,他家人从苗圃里打来了电话,这两天的大风把树苗吹倒了,估计大部分要重新补种。这个消息让正在参加全国两会的刘卫昌有些着急,因为自己经营的这一块苗木园艺生意,就是为了能给他办的曙光学校补贴点钱。有人说刘卫昌是在“一面树木,一面树人”。

  “想赚钱就别办学,办民办学校赚不了钱。”刘卫昌委员告诉记者,“树人”显然要更难,因为当你带着一腔的热情去面对这些孩子的时候,现实总是会泼点冷水,“国家去年教育财政支出超过了2万亿,但是作为民办学校,这么些年来我们没有从国家拿过一分钱。”

  1966年2月14日,刘卫昌出生于肥乡县,兄弟6个,他是最小的一个。打小他就患上小儿麻痹症,腿脚行动起来有些不便。在农村,上学是他最好的出路。

  1991年,刘卫昌自费读大专,学的是会计专业。不过毕业后希望能从事企业会计工作的刘卫昌发现自己根本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那时候,他非常困惑,渐渐感觉到因为农村薄弱的教育质量,很多像他一样的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

  “村里一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早早就辍学了,每天在街上闲逛,有的难免干点打架斗殴的事情。”自己吃过没有受到良好教育的亏,一定不能再让下一代的孩子们还走这样的弯路。于是,他萌生了办学的念头。

  1991年,刘卫昌拿家里的5间房子当教室,自己一个人当教师,开始了他艰难的办学之路。第一年,学校只招收到了7个学生。这些学生都是小学毕业,没有考上初中,于是只好在村里闲晃着。刘卫昌找到这些孩子的家长,对他们说:“我帮他们补习功课,让他们考上初中。一年的学费是80块钱,考上了你们再给我钱,考不上我不收钱。”

  “没有课桌,就用砖头垒成4个课桌脚,然后搭上预制板,成为最简易的课桌;没有黑板,就用三合板刷上墨汁,挂在墙上当黑板。缺少笔墨纸张,刘卫昌的母亲用卖鸡蛋的钱补贴他,他多年吸烟的父亲也戒了烟,节约开支来支持他办学。此后陆续又有家长送来了孩子补课,一年下来,这个只有刘卫昌一个老师的简陋补习班,参加学习的13个孩子全部考上初中,其中还有两个考上了县重点高中。

  对于那些已经接近绝望或者抱着试试看心理送孩子到刘卫昌这里来的家长们来说,这样的成绩让他们一下子看到了希望。这13个孩子也给了刘卫昌极大的自信,他给自己的学校取名为“曙光”。

  第二年,刘卫昌的学校有了53个学生;第三年,170人;第四年,300多人;第五年,500多人……

  学生越来越多了,很多孩子都要寄宿。学校没有地方住,只能把课桌拼在一起,晚上给孩子们当床用。“既然是办学校,就绝对不能苦了孩子们。”1996年,刘卫昌只有4万元钱,通过借钱、贷款扩大了学校规模,建起一座价值40万元的学校。那一年,整个学校的学生人数增加到800多人。

  如今,刘卫昌的曙光学校已经有2600多名学生,覆盖小学和初中,教师138人。肥乡县,周边的广平县、永年县、曲周县的孩子们,慕名来到曙光学校。

  “因为我这里办学质量好,我敢这样说。”让刘卫昌自信的是,他的第一届初中毕业生,有好几个考上了研究生。“村里以前多少年都没有出过一个大学生,这20年,我们已经培养出30多个大学生。”这对于一个只有1000多户的村子来说,是亘古未有的大事。

  最重要的是,相比基层的公立学校,刘卫昌说,曙光学校对孩子们更加负责。“70%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有些学校对淘气一点的孩子没有那么多耐心,因为他们干好干坏都是一个样。但是我们不行,进来一个孩子,我们就要对他和他的父母负责。进校先背《弟子规》,德育教育课是我们的重要课程。”

  如今,曙光学校的旧址早已经拆了,没有来得及留下什么纪念,这让他有些失落。记者说,20年来这个学校培养的几千名学生将是最好的纪念。这让刘卫昌觉得很欣慰。

  民办学校更渴求教育公平

  今年的预算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教育支出3781.52亿元,完成预算的100%,增长15.7%。主要支持了学前教育发展,缓解“入园难”问题,以及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加强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提高对中西部地区的补助标准,实施营养改善,免除学杂费,免收中职学校困难学生学费,改善高校办学条件等。

  值得注意的是,汇总中央和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用于教育的支出,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达到21994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了4%。

  但这4%和2万亿的投入,并没有提及对民办教育的支持。

  “这么些年来,我们没从政府拿过一分钱。”刘卫昌委员告诉记者,如果没有其他产业补贴,办这个曙光学校要亏得一塌糊涂。“虽然国家有民办教育促进办法,说对民办学校一视同仁,但是我们的教师评职称的时候经常被排除在外,教师节奖励教师很少有我们的份,甚至连三好学生的名额都非常少。”

  刘卫昌委员觉得,这不是哪一个地方政府的问题,其实是一个全局性的问题,“教育体制的改革一定要落到实处去。”刘卫昌委员说,明年他将对民办学校的问题做一个详细的调研,给两会提一个翔实的提案。

  让刘卫昌委员想不通的是,为什么对民办学校的支持就不能落到实处呢?“中国几千年来的教育,从孔子到朱熹,哪一个不是民办教育,一样传承下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刘卫昌委员说,民办教育将为国家分担极大的教育压力,温州的经验就十分可取。

  温州民办教育起步早、总量多,2012年的数字显示,全市有民办学校1626所,在校生49.2万人,占全市在校生总数的32.6%。2011年10月,温州市出台了民办教育综合改革“1+9”政策,对民办学校的分类管理、办学体制、投融资体制、教师队伍建设等多方面都提出了具体的改革举措,多项举措突破“禁忌”,全国首创,被社会各界誉为民办教育改革的破冰之举。

  对话

  全国政协委员、燕山大学副校长张福成:

  关注地方普通高校的发展

  记者:今年您关注教育公平的话题了吗?

  张福成委员:非常关注,我们教育界人士对教育投入的加大非常赞赏。一个国家GDP的4%都用来搞教育,这当然是教育的幸事。我们对现存的教育公平问题更加关注。在讨论过程中,委员们对此有很多发言。

  记者:您最关注哪一个问题?

  张福成委员:高等教育的80%是由普通高校承担的。但是我们发现教育的投入一直在向重点高校倾斜,比如“985”院校、“211”院校。重点学科的建设可以给普通高校,但是很少,这使得教育投入中对普通高校的投入非常少。

  记者:这是均衡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

  张福成委员:对。我希望国家更加关注地方高等院校的发展。当然教育的公平,需要的是顶层设计的完善和地方政府执行力度的加强。

  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俞敏洪:

  民办教育经济性地解决教育公平问题

  记者:您觉得民办教育对教育公平是否有促进作用?

  俞敏洪委员:我一直认为,如果放开民办教育,让它按照一定的标准去做的话,如果民办中小学和大学能够占到中国教育总量的20%-30%的话,那么国家就有20-30%的教育资源可以节约出来。因为民办教育是不占用国家教育资源的。那么这些教育资源就可以倾斜到贫困地区或者投入到教育公平的调整中去。这经济性地促进了教育公平。

  比如说美国的教育经费是1万亿美元,其实它里面的4000亿美元是政府不用负担的,因为有民办教育。很自然,他就会有更多的经费用到公立教育中去。国家应制定具体扶持政策,切实投入人力、物力,加大对教育贫困地区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配置工作,逐步缩小教育资源与水平的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公平问题。

关键词:全国两会,教育,公平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燕赵都市报
责任编辑:杨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