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县居民家传20类民间契约80余张 最早乾隆五年
大景
乾隆年间官契
小物件 涉县一居民李某家里十余代人精心保存了20类民间契约80余张,最早为乾隆五年地契,距今已274年,成为一部活生生的家族经济史。 据李某介绍,其祖上是从山西武乡县迁居过来涉县的,祖上家境比较富裕,他是家里长子,也是唯一儿子,所以父亲将这些藏品就交付给他。 记者发现,李某的契约藏品达80余张,形式多样,字体漂亮,材质多为纸质特殊的麻纸,除了少许的破损外,保存情况良好。契约种类繁多,涵盖的范围也很广,包括地契、断契、状书、典当契、补契、印花税、汇票等20类,有乾隆三十年的断契、乾隆十八年的地契、光绪年间的入股凭证、道光年间李家兄弟的分单、光绪嘉庆年间的借契等。其中年代最为久远的为乾隆五年闰六月地契,距今已274年,记录着李某祖上与他人交易土地的情况,卖地人署名为魏玉还,并盖有辽城村房地行印章。契约中仅乾隆年间民契5张、官契2张,民国年间的数量和种类最多,有状书、典当契、补契、印花税等。 在李某的藏品中,不仅有各类契约,还有生活帐本。李某大伯李成林自己记的账本《粮秣流水账》,主要记载了邻里之间借米、借面、现金往来等。李某父亲当兵时的照片,用过的钱包、怀表、手章、西南解放纪念章,以及其在解放初期在重庆公安局工作时与家里书信、汇款凭证等,都被精心保存了下来。 据涉县文保专家介绍,李家收藏的民间契约数量多,范围广,时间跨度近300年,对于研究清代和民国期间土地和社会制度变迁,以及地方史料具有重要价值。 “这是我祖上一代代传下的东西,也是我们家族发展的历史见证,所幸日本侵略者扫荡时没有毁坏,我一定要用心保存,并将它们完整地传给后代。”李某说。 |
关键词:契约,乾隆,清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