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文化河北

十里八乡来听戏 大戏唱暖小山村

http://www.hebei.com.cn 2013-03-25 09:43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最后一场戏,棚里棚外挤满了来听戏的老乡们。

  后台的化妆室,成了演员们片刻休息的地方。

  后台像一个神秘的地方,总是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

  虽然戏台简陋得很,可台上演员唱得来劲,台下群众听得更加入迷。

  后台里的一张方桌、一盏白炽灯就成了演员们的化妆室。

  听完戏,老乡都舍不得走,嘴里还哼哼着戏词儿。

  场次安排得紧,演员们吃饭的时候都顾不上卸妆。

  拉了一天的二胡,两场之间就只能搭个椅子休息会儿。

  为了下场戏能有地儿坐,老百姓在走的时候拿石头占起了位置。

  十里八乡,拥来了听戏的群众。

  赞皇县,花林村,春寒料峭。

  木板搭建的临时舞台,篷布、苇席、塑料纸盖着的戏棚;高亢激越的梆子腔,此起彼伏的掌声、叫好声……寒冷的天气和观众的热情形成鲜明对比。这就是市河北梆子剧团下乡演出的现场之一。戏台上正在唱河北梆子传统戏《朱元璋斩婿》,戏台下的观众随着剧情或揪心或喜悦或愤慨,无数次拍着已经拍红的手掌。看着他们单纯朴实的笑脸,演员们越演越带劲儿。

  “我也记不清这是我们多少次下乡演出了,”望着兴致勃勃的观众,市河北梆子剧团团长刘同章感慨地说:“这一次可以说是最艰苦的一次,虽然条件简陋,但我们每个人心里都热乎乎的,农民朋友们太热情了。”

  花林村已经有好几年没来过演出队了,更别提专业的演出院团。演出当天,当“省城剧团来唱大戏”的消息一传出来,十里八乡的乡亲们就风风火火地赶来了。近的扶老携幼,拿着板凳马扎儿走着来,远的骑电动车、摩托车裹着棉衣大被子赶来,更远的村干脆直接包车过来。离演出还有2个多小时,不大的广场已经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

  “这5天我们在花林村计划演出10场,每天中午一场、晚上一场。剧团今春共计演出140余场。”刘同章对记者说,“演员们一大早就化好了妆,一天也不能卸,晚上10点唱完了才能休息。这不,中午大家就凑合着吃点面条。”刘同章望着三三两两凑在一起吃饭的团员,说话的语气有点心疼。“不过我们都习惯了,老乡们也亲切地称我们‘农民剧团’。”

  在简陋的后台,剧团的化妆师王夏楠正在整理工具箱,看到记者,她莞尔一笑。“演出快开始了,我收拾一下。”王夏楠16岁艺校毕业就来到市梆子剧团,上过台唱过戏,如今退居幕后。“这回演出确实很艰苦,我们晚上只能在村里一间荒废的屋子里打地铺,很多人都感冒了,不过,老乡们太热情了,我们很感动,所以病了也照样坚持。”

  下午的演出16时30分结束,晚上的演出19时30分才开始,为了占据“有利地形”,很多老乡都拿出“占座绝招儿”——把一块大石头放在座位上。而原本坐在石头上看的老乡,则会在石头上摞上另一块大石头。演出散场后,一个个“石头观众”憨敦敦地排列在戏台下,倒成了一幅别具特色的景观。当然,“铁杆戏迷”则一直坐在座位上不动,简单的馒头咸菜当午餐后,就边聊天边乐呵呵地等着夜场演出。

  “俺们就喜欢听河北梆子,这回可让俺们姐儿几个都过足瘾了。”一位老大姐笑着对记者说,“如今农民生活富裕了,不缺钱,缺的就是唱歌跳舞看大戏。梆子锣鼓一响,这心里也敞亮了。就是俺们这儿条件差点儿,盼着下回他们再来演出的时候能少受点罪。”

  让记者意外的是,晚上来看演出的人比中午还要多,大家争先恐后地往戏台前面凑,都快和演员面对面了。悠扬的丝竹声和嘹亮的梆子腔搅热了农村寂静安谧的夜晚,站在后台准备上场的演员王琳对记者说:“戏比天大。对于我们,这只是几百场基层演出中的一场,而对于台下的老百姓,这几天就像过年一般快乐。我愿意给他们唱,给每一位热爱梆子的老百姓唱,无怨无悔。”

 

关键词:河北梆子,下乡演出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石家庄日报
责任编辑:王潇
关闭